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湘潭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3
2024-12-04
湘乡文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其庙址原在涟水之东仙林冈,也就是如今的东岸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湘乡文庙历经了宋、元、明、清四朝,先后进行了七次修复、重建和扩建,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始建之初,湘乡文庙便成为了当地文化教育的重要象征。它承载着传承儒家思想、培养人才的重任,为湘乡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庙在不同朝代都得到了重视和修缮。
到了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庙。邑人黄宜中、萧衍等人见庙居郭外,且临近坍岸,存在安全隐患,便集银五千两,申议将文庙移建于黄甲岭。这次迁移使得文庙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也为其后续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清同治三年(1864),由湖南道台许隆阿组织了对文庙的最后一次修复。这次修复使得文庙重现出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绚丽异彩。此后,湘乡文庙一直屹立在黄甲岭,见证着湘乡的历史变迁。
1994 年,经湘乡一中多方募捐再度重修。这次重修不仅让文庙的建筑更加坚固美观,也让这座古老的建筑艺术杰作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湘乡文庙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湘乡文庙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彰显着明清古建筑的魅力。主体建筑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结构,重檐斗拱,红墙碧瓦,其外观酷似天安门城楼,庄重而威严。大成殿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内部构造也十分精巧。殿内供奉着神态毕肖的孔子塑像,让人在步入其中时,能立刻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的沉淀。
大成殿后面是崇圣殿,因其曾珍藏过许多儒家经典等珍贵古籍,故又称 “尊经阁”。这座建筑同样展现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大成殿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湘乡文庙独特的建筑景观。
由大成殿走下台阶,穿过庭院,便来到了大成门。门前悬挂着一块红底黑字金边的横匾,上书 “大成门” 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份庄重之感。大成门作为进入孔庙的第一道门,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而大成门外,则是雄稳的麻石牌坊 —— 棂星门。棂星门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 15 根横方石梁结构而成,相互对称。每根直立石柱的顶端都雕有一个小石狮,这些小石狮虎虎有生气,雕工虽不精细,但也绝不粗疏;形态虽不伟岸,但也绝不萎缩,恰到好处地遵循了中庸之道。昔日棂星门前,还有一座状元桥,状元桥是一座两边用石栏杆围护的石拱桥,横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红粉青砖围墙护着,内有一块半圆形的空坪。左右围墙都有门,平日关闭,只有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打开。左门外左侧墙上嵌刻有 “文武官员,到此下马” 字样的石碑。相传只有高中的状元才有资格登上状元桥,穿过棂星门,脚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 “游龙出海” 图案上的昂首龙头,直奔大成殿。
湘乡文庙正厅的大成殿曾建有 “先师孔子赞” 和 “四大贤赞” 两座御碑,还悬有多种御赐扁额,这些御赐匾额见证了湘乡文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颁 “万世师表” 匾,彰显了孔子作为教育先师的崇高地位;雍正元年(1723)颁 “先民未有” 匾,肯定了先人的智慧和贡献;乾隆元年(1736)颁 “与天地参” 匾,体现了对儒家思想与天地并立的高度评价;嘉庆四年(1799)颁 “圣集大成” 匾,强调了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地位;道光元年(1736)颁 “圣协时中” 匾,寓意孔子的思想顺应时代、恰到好处;咸丰元年(1851)颁 “德齐帱载” 匾,赞扬了孔子的品德如同天覆地载般伟大;同治二年(1863)颁 “圣神天纵” 匾,表达了对孔子神圣天赋的敬仰。这些御赐匾额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湘乡文庙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湘乡文庙坐落于湘乡一中校园内,具体地址为湘乡市昆仑桥街道办事处红星社区东山路 41 号。其地理位置独特,处于校园之中,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的机会,也为广大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游览体验。
从周边环境来看,湘乡文庙与校园的现代化建筑相互映衬,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织融合。校园内的绿树成荫、书香氛围,更为文庙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庄重。
湘乡市地处湖南省中部,交通便利。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能较为便捷地到达湘乡文庙。周边的道路网络发达,方便游客从各地前来参观游览。
此外,湘乡文庙所在的位置周边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和文化设施。例如,与湘乡文庙距离不远的地方,可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街道、传统的民居建筑等,这些都可以与文庙一起,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线路。游客在参观完文庙后,可以顺便游览周边的景点,深入了解湘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总之,湘乡文庙的地理位置优越,既处于校园之中,又与周边的景点和设施相互呼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湘乡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结构,重檐斗拱,红墙碧瓦,其外观酷似天安门城楼,庄重而威严。走进大成殿,内部供奉着神态毕肖的孔子塑像,让人立刻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的沉淀。大成殿两侧为厢房,站在大成殿的台阶上,可以远望 “棂星门”,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大成殿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内部的构造也十分精巧。殿内除了孔子塑像外,还悬挂着 “四配” 画像及其语录。“四配” 是祭孔时陪祭的第一等级,包括复圣颜渊、宗圣曾参、述圣孔伋(子思)、亚圣孟轲。上古有以德配天的传统,这种形式也为祭孔礼仪所仿效,以这四位最杰出的孔门弟子配享孔子,体现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崇。
此外,大成殿内还有 “十二哲” 配祀,位于殿内东西两端,每端各 6 位,分别是东面的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子若);西面的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元晦)。他们是祭孔时陪祭的第二等级,共同构成了大成殿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成殿的镂空门窗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闭门从里向外张望,红墙橙瓦、绿叶红花、生肖石栏,别有一番情趣。这些门窗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
棂星门是湘乡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 15 根横方石梁结构而成,相互对称。每根直立石柱的顶端都有一个小石狮,这些小石狮虎虎有生气。其雕工虽不精细,但也绝不粗疏;形态虽不伟岸,但也绝不萎缩,恰到好处地遵循了中庸之道。
昔日棂星门前,还有一座状元桥。状元桥是一座两边用石栏杆围护的石拱桥,横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红粉青砖围墙护着,内有一块半圆形的空坪。左右围墙都有门,平日关闭,只有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打开。左门外左侧墙上嵌刻有 “文武官员,到此下马” 字样的石碑。相传只有高中的状元才有资格登上状元桥,穿过棂星门,脚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 “游龙出海” 图案上的昂首龙头,直奔大成殿。如今,状元桥已不复存在,荷花池也被填平建成了有着 400 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但这些古老的传说却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历史轶闻。
大成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一道门,门前悬挂着一块红底黑字金边的横匾,上书 “大成门” 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份庄重之感。大成门两侧分别是鼓楼与钟楼,与大成门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湘乡文庙的独特景观。
大成殿前坪有 “游龙出海” 石雕,相传只有高中的状元才有资格登上状元桥,穿过棂星门,脚踩石雕上的昂首龙头,直奔大成殿。这个石雕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知识和人才的尊崇。
孔子作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以 “仁” 为核心思想,倡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等方面,对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知识的熏陶。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孔子的弟子众多,其中不乏杰出人才,他们将孔子的思想传播到各地,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的政治思想虽然在当时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后世却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不仅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他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思想和学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有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湘乡文庙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充分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孔子的伟大思想和人格魅力,了解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文庙的存在,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湘乡文庙大成殿的御碑和多种御赐匾额,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这些御碑和匾额体现了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的顶礼膜拜。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学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历代帝王通过颁发御碑和匾额,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同时也向天下臣民传达了重视儒家文化、推行德治的政治理念。
御碑和匾额也彰显了湘乡文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湘乡文庙承载着传承儒家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御碑和匾额的存在,证明了湘乡文庙在历史上曾受到封建帝王的高度重视,是地方文化教育的重要象征。
从文化价值方面来看,御碑和匾额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上封建帝王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家文化的推广,也反映了当时的书法艺术、雕刻工艺等方面的成就。这些御碑和匾额历经岁月的沧桑,保存至今,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外,御碑和匾额还具有教育意义。它们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如 “万世师表”“圣集大成” 等,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御碑和匾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湘乡文庙的开放时间为全天开放。关于门票,目前详情可咨询景区,一般情况下,湘乡文庙作为文化景点,可能会免费向公众开放,或者收取较低的门票费用以用于文物的维护和管理。
游客在参观湘乡文庙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安静,尊重这一历史文化圣地的庄严氛围。湘乡文庙内的古建筑和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游客切不可随意触摸和破坏。爱护文物是每一位游客的责任,不攀爬、不刻画,共同维护文庙的完好。在游览过程中,要遵守景区的规定,文明有序地进行参观,展现良好的游客素质。
湘乡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方便游客进行周边游。
湘乡东山书院:始建于 1895 年,为全国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是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书院。毛泽东曾在此求学,受到湖湘文化务实精神和求是学风的熏陶,接触到康、梁维新思想,接受了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东山书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整体是一条人工河围绕着一座书院,由东山书院旧址、毛泽东与东山学校陈列馆、毛主席铜像三大部分组成。
李卓然故居:展现了革命先辈李卓然的生活轨迹和历史贡献,是了解湘乡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
陈赓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杨吉湾。陈赓将军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故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革命精神。
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湘乡城南经济开发区,与市区隔河相望,辖东台山、塔子山、狮子山三大景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昔人美曰 “东台起凤”,是湘乡八景之首。
水府旅游区:天然形成狮子山、鹅婆山、日照台、猩儿礁、乐耕岛、白鹭岛、青龙潭等 75 个自然景观,世人皆知西湖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却不知有水府山水胜桂林之说。
镇湘楼:始建于明朝晚期,至今约有 400 年的历史。在阳光下的镇湘楼,层叠掩映的屋檐熠熠生辉,形态威猛的石狮坐在楼前,屋梁上刻有精美的图案,一砖一瓦处处彰显着镇湘楼的神奇与魅力。
蒋琬广场:选址于湘乡重要文化地标建筑镇湘楼南面,总用地面积 25807 平方米,不但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还推动了东山新城建设。
茅浒水乡:风光旖旎,空气清新,绿意盎然,适合湖中划船,有将军桥、凉亭、草坪等地,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选择。
朝阳山:大山山势奇伟,周围山头众星拱月般地把主峰朝阳峰捧上半空。这里不仅是革命纪念地,也是风景胜地,黄公略故居就深藏在峰顶的怀抱里。有多处飞瀑,如白练悬空,一泻千尺。
长沙方特东方神画:嗨玩乐园,遛娃宝藏地,游乐场,距湘乡 52.5km。
湘江欢乐海洋 (长沙・海昌):遛娃宝藏地,距湘乡 53.2km。
华谊兄弟 (长沙) 电影小镇:遛娃宝藏地,影视基地,城市坐标,夜游观景,距湘乡 53.5km。
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历史建筑,登高爬山,赏秋叶,距湘乡 54.6km。
长沙生态动物园:萌萌动物,遛娃宝藏地,距湘乡 56.8km。
洋湖湿地公园:自然与探险,赏秋叶,距湘乡 58.2km。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探秘展馆,遛娃宝藏地,特色展馆,场馆展馆,距湘乡 58.9km。
岳麓山:登高爬山,赏秋叶,夜游观景,距湘乡 63.7km。
橘子洲:遛娃宝藏地,赏秋叶,夜游观景,距湘乡 65.5km。
杜甫江阁:历史建筑,夜游观景,距湘乡 65.8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