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韶山毛泽东纪念馆

2024-12-05

一、历史沿革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 年 8 月 15 日,毛泽东故居对内部开放。这一举措标志着韶山这片红色土地开始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开放后,故居的辅助性陈列随之出现,为人们了解毛泽东的早期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视角。1951 年 2 月 6 日,毛泽东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1959 年 10 月 1 日,湖南省委在故居南岸屋后新建一栋约 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青瓦砖平房对外开放。这一建筑一半用于布展,展示毛泽东的相关事迹和文物;另一半作为来参观的首长和外宾的休息室,体现了对来访者的尊重和重视。

(二)六十年代

1961 年 3 月 4 日,国务院公布韶山毛泽东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荣誉进一步提升了韶山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当月,胡乔木到韶山调研,发现当地社员住房困难,他提出将休息室让给社员居住,展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关怀。4 月,陈列室关闭。1962 年 10 月 1 日,湖南省委将毛氏宗祠旁的湘潭县韶山文化馆改建成陈列室,对外开放。这个新的陈列室为人们了解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提供了新的场所。1963 年初,湖南省委提出修建新的陈列馆,经过多方努力,1964 年 5 月 10 日正式开工,8 月 20 日竣工,9 月定名为 “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10 月 1 日正式开馆。这个陈列馆设有 4 个陈列室,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至 1927 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1965 年 10 月 1 日,新增 3 个陈列室对外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展览内容,介绍毛泽东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 1965 年的革命事业。1968 年下半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地扩建韶山陈列馆,1969 年 4 月 15 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8 月底竣工,10 月 1 日正式对外开放。第一室为《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专题陈列,第二室至第八室陈列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至 1966 年的革命实践活动。

(三)完善阶段

1972 年 9 月 1 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公布南岸、毛氏宗祠、毛震公祠和毛鉴公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扩大了韶山的文物保护范围。1982 年 11 月 3 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将韶山毛泽东旧居改名为 “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将 “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 改名为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使名称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其历史地位和功能。1983 年 6 月 21 日,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换挂邓小平题写的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新牌匾,为纪念馆增添了新的光彩。1988 年 3 月 1 日韶山纪念馆开始实行门票收费制度,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纪念馆。1990 年 11 月 23 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由中央警卫局移交给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的 5000 余件毛泽东遗物运抵韶山,丰富了纪念馆的馆藏。1992 年 12 月,文物库房竣工,建筑面积 1638.4 平方米,为文物的保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1993 年 4 月 8 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明确划定毛泽东故居及包括在内的毛氏宗祠、毛鉴公祠、毛震公祠、南岸 4 个旧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5 月 3 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业绩展览全面修改施工开始,12 月 26 日竣工开放,展览的内容、形式作了较大调整和提高。12 月 26 日《毛泽东同志遗物展》试展,1994 年 3 月 8 日正式开放。1995 年 1 月 25 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 年 9 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 年 6 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四)保护开发

2003 年,为迎接毛泽东同志 110 周年诞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进行陈列改造,开设十二个展厅,其中八个展厅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生平业绩展,四个展厅为专题陈列,包括《毛泽东遗物展》和《毛泽东一家六烈士》。展厅充分利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突出陈列主题,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可参与情景陈列,互动感强。4 月 28 日,陈列馆改造工程竣工,总投资 2000 万元,展示面积达 1600 多平方米。2005 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的地位。2008 年 5 月,被国家文物局第一批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2 年 10 月 8 日,对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展区进行封闭改造,2013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展区开辟陈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陈展面积 3500 余平方米,展线长 540 米。展览以图片、实物、文献资料为主,共有展品 1173 件,其中实物 198 件,照片 571 张,文献 404 份;并结合内容重点,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场景、景观 5 处、油画 13 幅、国画 3 幅、雕塑 5 组、多媒体科技展项 5 个。

二、特色亮点

(一)红色文化资源宝库

  1. 中队官兵受红色文化熏陶,用红色故事培塑人生观价值观,如田沛受 “旧睡衣” 故事触动。

在韶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中队官兵们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他们常常聆听着一个个动人的红色故事,其中,“旧睡衣” 的故事尤其触动人心。毛泽东那件打了 73 个补丁的睡衣,见证了一代伟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中队官兵田沛在听到这个故事后,深受震撼,他深刻地认识到,伟人的精神是如此的高尚和伟大。这件旧睡衣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激励着中队官兵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信念。

  1. 中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利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邀请讲解员、老兵、军烈属作辅导,设立 “宣讲站” 传播红色文化。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中队积极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他们邀请专业的讲解员、经历过战争岁月的老兵以及军烈属来到中队,为官兵们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解员们生动地描绘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事迹,让官兵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老兵们则分享着自己的战斗经历,他们的坚韧和勇敢激励着年轻的官兵们;军烈属们讲述着亲人的英勇牺牲,让官兵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此外,中队还设立了 “宣讲站”,官兵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学校、社区和企业,传播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韶山的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通过这些活动,红色文化在中队官兵们心中深深扎根,成为他们铸魂育人的强大动力。

(二)多功能景园

  1. 建筑特色鲜明,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采用传统庙堂式建筑,白色粉墙,琉璃青瓦,既有高堂雄伟又有韶山民居特征。

韶山毛泽东纪念园的建筑特色十分鲜明。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之中,让游客在游园的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毛泽东的一生。纪念园的建筑采用传统庙堂式,白色粉墙,琉璃青瓦,既有着高堂的雄伟,又融入了韶山民居的特征。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对伟人的敬仰和纪念,又展现了韶山的地域特色。从南门进入纪念园,穿过巍峨雄壮的门楼,正面凸现一线长城古垒,象征着伟人毛泽东的民族之魂。纪念堂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与毛泽东故居遥相呼应,占地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纪念堂建筑群由入口前院、主体建筑和后山园林组成。入口前院是瞻仰活动和集散休息的地方。主体建筑为前后厅与侧厅,走廊围成内院式建筑,室内展览了毛泽东各时期的生平简介,后厅内有毛泽东及六位亲人的汉白玉雕塑。

  1. 主要景观丰富,按毛泽东人生路顺序设置代表性景点,还有游乐设施和神话传说造型。

纪念园的主要景观丰富多样。游客沿着右侧小门行进,可以按毛泽东人生路的顺序欣赏到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于花木丛中的湖南第一师范井亭,让人回忆起毛泽东的学生时代。随后是中共一大会址 —— 南湖,湖边泊着一艘游船,仿佛在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接着是清水塘旧址、武昌都府堤 41 号、井冈山茅坪八角楼、黄洋界纪念碑、瑞金甜水井等。园内的第二大建筑 —— 遵义会议旧址,位于山谷之中,暗示着毛泽东领导的革命事业将由低潮走向高潮。景园最高处是延安窑洞与延安宝塔,象征着革命的胜利。此外,纪念园还配置了一些游乐设施,以寓 “前人辛苦,后人享福”。园内的一些神话传说造型,也体现了毛泽东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个人特质。

  1. 2011 年建成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党史陈列馆,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2011 年 7 月 1 日,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党史陈列馆在毛泽东纪念园建成并对外开放。这座陈列馆成为继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之后,湖南韶山又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是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1925 年 6 月,毛泽东同志偕夫人杨开慧在韶山创建了这个支部,亲手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在历次革命斗争中,韶山支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孕育了毛新梅、毛福轩等韶山五杰,铸就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韶山精神。为了进一步抢救和保护韶山党组织珍贵的党史资料,大力宣传韶山精神,韶山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从去年 3 月开始着手建设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党史陈列馆。陈列馆陈列布展面积为 800 平方米,共分为韶山建党、组织斗争、掀起高潮、隐蔽斗争、恢复重建、抗日救亡、迎接黎明、再创辉煌等 8 个章节,运用声、光、电和场景复原等方式表现。陈列馆内安放了毛泽东带领韶山特支的群雕、建党的群雕与场景雕塑、毛福轩在山洞里隐蔽斗争的场景雕塑等,反映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史。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表示,将把党史陈列馆建设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三、地理位置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风景区毛泽东故居西侧约 500 米的引凤山下。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与毛泽东故居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一代伟人的传奇故事。

引凤山作为韶山山脉落脉,为纪念馆增添了一份自然的宁静与庄严。周边环境优美,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从纪念馆远眺,可以看到韶山的秀丽风光,感受到这片红色土地的独特魅力。

纪念馆所处的位置交通便利,方便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游客可以先参观毛泽东故居,感受伟人的成长环境,然后步行约 500 米即可到达纪念馆,继续追寻伟人的足迹。

这里不仅是一个纪念伟人的场所,更是一个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它见证了毛泽东的生平和光辉业绩,也激励着后人不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四、建筑风格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完美地融合了多种元素,展现出庄重、朴素与美观的独特魅力。

  1. 创造性地把湖南乡间农舍格调同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

纪念馆在设计上充分汲取了湖南乡间农舍的质朴韵味与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白色的粉墙,疏朗的内园,明快的单廊,搭配小桥假山、花园亭台,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这种独特的风格既体现了乡村的宁静与朴素,又展现了园林的细腻与精美,给人一种走进革命传统教育艺术殿堂的感觉。整个建筑在自然山形地貌环境中,与周边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相得益彰,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出韶山的特色和时代精神。

  1. 主体建筑韶山毛泽东纪念堂采用传统庙堂式,白色粉墙,琉璃青瓦,与故居遥相呼应。

韶山毛泽东纪念堂作为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气势恢宏。它采用传统庙堂式建筑风格,白色粉墙与琉璃青瓦的搭配,既有高堂的雄伟庄重,又融入了韶山民居的特色。从远处望去,纪念堂与毛泽东故居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一代伟人的传奇故事。纪念堂建筑群由入口前院、主体建筑和后山园林组成。入口前院是瞻仰活动和集散休息的地方,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空间。主体建筑为前后厅与侧厅,走廊围成内院式建筑,室内展览了毛泽东各时期生平简介,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伟人的一生。后厅内有毛泽东及六位亲人的汉白玉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伟人的家庭风貌。

  1. 纪念馆布局依坡地形成形式各别、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的内院,配以天井、小桥流水、金鱼池和花园,幽雅别致。

纪念馆依坡地而建,布局巧妙。形式各别、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的内院,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层次感和立体感。天井的设置,让阳光可以洒入室内,营造出明亮而温暖的氛围。小桥流水、金鱼池和花园的点缀,使纪念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雅别致的园林之中,感受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参观环境。

五、文化内涵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生平事迹、思想和人格风范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1.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充分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它以毛泽东故居为代表的几处旧址,是毛泽东成长及其初期革命活动最直观、最真实的实体见证,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条件。多年来,纪念馆坚持把管理好故居等旧址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对旧址严格遵守 “不改变现状” 的原则进行维修,并加大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用法律保护毛泽东旧居及其周围的环境风貌。通过广泛征集,馆藏文物已有 1 万多件,其中包括数千件毛泽东的遗物。同时,纪念馆还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对陈列内容和形式进行革新,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吸引力。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已成为周边地区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优先安排参观讲解,派优秀讲解员解说,有力地扩大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此外,纪念馆还组织人员编辑书稿和发表文章,阐述毛泽东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以及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有力手段。

  1.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展示内容涵盖毛泽东生平各个阶段,全面展示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生平展区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的生平分为 10 个部分,从立志救国救民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奠基立业,全面展示了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专题展区展示了毛泽东的遗物,如《风范长存 —— 毛泽东遗物展》《大笔乾坤 —— 毛主席诗文书法》和《英烈忠魂 —— 毛主席一家六烈士》等展览,共展示毛泽东文物 1008 件。旧址群包括毛泽东故居、毛泽东读私塾旧址南岸、毛泽东开展过农民运动的旧址毛氏宗祠、毛鉴公祠、毛震公祠和毛泽东父母墓地以及周边部分山林、水田、水塘等,展示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生活居住场景。

  1.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法治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奠基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法治的摇篮,其对中国革命法治建设贡献巨大。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法治最早的探索和尝试,新中国所确立的司法体制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有基本雏形,很多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也可以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寻找到其最初的根源。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领导并主持了早期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工作。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导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为苏区土地分配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央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整风运动,逐步清除了民国政府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影响,开始走向一条法治中国化道路,人民调解制度和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是法治中国化过程中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挂帅,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任,主持宪法起草工作,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定了千秋基业。

六、游玩注意事项

  1. 提前了解纪念馆开放时间,合理安排行程。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开放时间安排。例如,2024 年春节假期期间(2 月 9 日 —17 日),所辖各景点均正常对外开放,毛泽东同志故居开放时间 8:00—16:00 (15:50 分停止检票);生平展区开放时间为 9:00—16:00(15:50 停止检票);专题展区开放时间为 9:00—16:00(15:50 停止检票)。而在平时,如 2022 年 10 月 14 日恢复对外开放后,毛泽东同志故居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 8:00-16:00 (15:50 分停止检票);生平展区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 9:00-17:00 (16:00 停止检票,周一闭馆维护,法定节假日顺延);专题展区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 9:00-17:00(16:00 停止检票)。同时,2024 年 6 月 15 日起,毛泽东同志故居开放时间调整为 08:00-16:30,(检票时间 07:50-15:50),国家法定节假日 07:00-18:30;“我的韶山行” 红色研学专用时段为 17:00-18:00。游客在前往参观前,务必提前了解这些开放时间,以便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避免因时间安排不当而错过参观机会。

  1. 遵守参观秩序,文明参观,不随意触摸展品。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作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应遵守参观秩序,文明参观。不得在馆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要保持安静,尊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同时,不随意触摸展品,避免对珍贵的文物造成损坏。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它们,让后人也能领略到这些珍贵文物的魅力。

  1. 可跟随专业讲解,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内涵。

纪念馆内有专业的讲解员,他们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思想和人格风范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游客可以跟随专业讲解,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内涵。专业讲解员能够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和感人的故事,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一生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领袖风范和革命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 “小小红色讲解员” 的讲解,感受孩子们对红色故事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表达。像韶山学校五年级学生罗一菲和来自长沙的 11 岁学生曹俊卿等 “小小红色讲解员”,他们用稚嫩的童音和生动的讲解,为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参观体验。同时,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讲解员毛婉瑶也凭借流畅的讲述、感人的表达和优秀的画面,荣获 “国宝讲述特别奖”。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以选择聆听专业讲解员或 “小小红色讲解员” 的讲解,更好地了解韶山的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