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壶天古镇攻略

2024-12-04

一、古镇历史

1. 起源与发展

壶天古镇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形成可追溯至宋庆历五年(1046)。彼时,壶天的中心地带有着三棵参天蔽日的古枫树,这里被称为枫树坳。一条小溪 —— 城江河在坳下缓缓东流,由于此地是宝庆(今邵阳)至巴陵(岳阳)及宁乡、益阳、长沙等地的必经之路,过往行人常常在枫树下纳凉歇息。张家山的几户人家看中了这块依山傍水且交通便利的风水宝地,在树下搭起几间草棚,做起了打草鞋、烧茶水、做饭菜的小本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人越来越多,生意也日渐红火,南来北往的生意人纷纷前来投资兴业、建房开铺。

至清同治年间,壶天古镇已发展成为热闹的小镇。因城江之滨形成集市,枫树坳便改名为城江铺。到了清光绪年间,随着商贩的不断增多,以坳上店铺为中心,街市延伸成一条长街,又从中支出一条横街,与长街形成 “人” 字形布局。这时的城江铺已有店铺 200 多家,成为周围百里范围内大米、薯粉、茶叶、花生、茶油等土特产的集散地,还出现了数家手工作坊和武术馆、会馆、商会等民间团体。镇上常住人口达 1500 人,每日流动人口上万人。

清朝宣统年间,城江铺经常无故闹火灾,让人十分费解。后经一位弘道人点破,原来是城江铺西北方向四角寨山洞里,有一赤蛇经千年修炼,成为火龙,为害城江铺人。为挽救人们免遭火灾之苦,弘道人设坛启奏火龙,答应每年新春正月初十至十五,杀猪宰羊祭祀,玩耍火龙叩谢龙恩,求保一方清泰。自此以后,城江铺果然火患消失,生意更加红火,人们无不欢欣,耍火龙灯欢度元宵佳节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解放初期,人们根据当地的 “壶” 形地形将城江铺改名为壶天乡,后经撤乡建镇,壶天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繁华的边贸经济而成为湘乡西北的一个边陲重镇。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壶天镇属安乡壶天十八都。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属第八区壶天乡。1952 年 11 月,属 14 区壶天乡。1961 年 3 月,改公社。1984 年 2 月,复置乡。1989 年 9 月,由湖南省批准为建制镇。1995 年 5 月,撤区并乡建镇后,把壶天镇和涧山乡合并,成立了如今的壶天镇。

二、特色概述

1. 独特的地理位置

湘潭壶天古镇地处湘潭、长沙、娄底三市交界处,是娄底、湘潭、长沙三地市交界的 “金三角” 中心地带。209 省道、乡道和洛湛铁路穿过境内,交通极为便利。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壶天古镇成为了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无论是人员往来还是货物运输都十分便捷。

2. 丰富的建筑风格

  1. 拥有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古建筑群,分上街、下街和横街,全长 414 米。建筑为江南风格,青砖灰墙飞檐,仿佛一幅古老的画卷。漫步在古街之上,历史的印记随处可见。老街两旁的古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江南韵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那些繁体字标写的 “客栈”、“药铺” 等门牌,见证了壶天古镇曾经的繁华。

  1. 隐匿在古镇的蒋氏宗祠,建造于清代咸丰六年,建筑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蒋氏宗祠分为前堂、中堂、后堂三大部分,堂与堂之间青砖铺筑,两旁都有宽敞走廊,里面置有石狮、大钟、大鼓,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宗祠两旁围墙上面,内外饰有明八仙、暗八仙彩绘,共立柱 108 个,整座建筑气势恢宏,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建筑智慧。蒋氏宗祠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历史书,记载着蒋氏家族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壶天古镇的历史变迁。它不仅是湘乡目前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宗祠,还是湘中传统古建筑风格和西洋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产物,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洋文化的吸收和运用。电视连续剧《日出东山》曾在此拍摄取景,更是为这座宗祠增添了一份文化魅力。

三、文化内涵

1. 民俗文化

壶天火龙灯作为传承百年的民俗文化瑰宝,承载着壶天人民的深厚情感与美好期望。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日,壶天镇都会举行盛大的火龙灯会,场面极为壮观,吸引着周边县市上万人前来观看。

壶天火龙灯共包括三个部分。其一,耍龙灯,“火龙” 向群众拜年问好。每年正月十二傍晚,广场上早已人流如织,伴随着锣鼓声、礼炮声、欢呼声,“火龙” 在 “起猖” 仪式中 “腾飞”。这条 “火龙” 长 30 多米、共 11 节,每节龙身内都有燃烧的蜡烛,龙头俏皮机灵,时而昂首傲立、时而腾空旋转、时而猛烈出击,紧追着眼前的龙珠。在队伍最前方,还有一名男子以火流星为 “火龙” 开道,仿佛流星雨坠落凡间,煞是好看。再加上敲锣打鼓奏乐的,举花灯的,持排灯的,耍火球的,举横幅拜年的…… 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处处有看头。其二,群众 “谢龙恩”,祈祷年年风调雨顺。“起猖” 仪式过后,“火龙” 沿街走巷,挨家挨户起舞、降福,每天都要耍到凌晨。“火龙” 到,吉祥至,沿线家家户户以祭品及烟花礼炮迎接 “火龙”,响声震天,格外欢腾。其三,开展文体活动。舞龙寓意吉祥如意,同时也十分好玩,很多群众都想体验一把,还曾出现过为争取体验机会而打斗的现象。后来,老村委会主任李经世和壶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进平等人定了一条规矩,如果时间允许,提前报名的游客可以在出龙之前体验一番。

很久以前,壶天镇上有两条 “火龙”,上世纪 90 年代起了纷争,通过协商,后来每年只耍一条龙。以壶天老街的 “中和总” 为界,西边是上街头,东边是下街头,今年是上街头耍,明年就是下街头耍。除了元宵节、扫墓、火化龙等仪式是统一地段之外,上下街头只在各自的地段耍龙,但上下街头群众都可以来参与。

壶天火龙灯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更是壶天人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精神的象征。它集美学理念、音乐舞蹈要素、礼仪方式及民俗文化于一身,立体地、艺术地、形象地展示出了壶天人民的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受疫情影响,活动曾一度取消,但人们对火龙灯的热情从未减退,都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壶天镇上再次耍起热闹欢腾的 “火龙”。

2. 历史文化名镇

壶天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起源于宋代,拥有近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古街、古树、古井、青石板路等,现纳入规划的有 79 处,以壶天古村落为中心向全镇辐射。

壶天古街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古建筑群,分上街、下街和横街,全长 414 米。建筑为江南风格,青砖灰墙飞檐,仿佛一幅古老的画卷。行走在古街之上,历史的印记随处可见。老街两旁的古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江南韵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那些繁体字标写的 “客栈”、“药铺” 等门牌,见证了壶天古镇曾经的繁华。

隐匿在古镇的蒋氏宗祠,建造于清代咸丰六年,建筑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蒋氏宗祠分为前堂、中堂、后堂三大部分,堂与堂之间青砖铺筑,两旁都有宽敞走廊,里面置有石狮、大钟、大鼓,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宗祠两旁围墙上面,内外饰有明八仙、暗八仙彩绘,共立柱 108 个,整座建筑气势恢宏,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建筑智慧。蒋氏宗祠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历史书,记载着蒋氏家族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壶天古镇的历史变迁。它不仅是湘乡目前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宗祠,还是湘中传统古建筑风格和西洋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产物,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洋文化的吸收和运用。电视连续剧《日出东山》曾在此拍摄取景,更是为这座宗祠增添了一份文化魅力。

此外,壶天镇还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清朝宣统年间,城江铺经常无故闹火灾,后经一位弘道人点破,原来是城江铺西北方向四角寨山洞里,有一赤蛇经千年修炼,成为火龙,为害城江铺人。为挽救人们免遭火灾之苦,弘道人设坛启奏火龙,答应每年新春正月初十至十五,杀猪宰羊祭祀,玩耍火龙叩谢龙恩,求保一方清泰。自此以后,城江铺果然火患消失,生意更加红火,人们无不欢欣,耍火龙灯欢度元宵佳节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壶天镇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元,不仅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建筑,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壶天镇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和感受。

四、游玩注意事项

1. 交通提示

湘潭壶天古镇地处湘潭、长沙、娄底三市交界处,可选择多种交通方式前往。若选择自驾,可提前通过导航软件规划好路线,注意关注路况信息,尤其是在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期,可能会遇到道路拥堵的情况。此外,也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长途客车等,但需提前了解车次和站点信息,以便合理安排行程。由于古镇位于三市交界地带,交通情况相对复杂,游客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路线,确保顺利到达目的地。

2. 饮食注意

壶天古镇的壶天米酒是当地一大特色。其酒香味醇,一般是用中草药的酒曲发酵酿制而成,沿用古法蒸制。但不同于高档白酒,壶天米酒易醉,游客在品尝时一定要适量,切勿贪杯,以免影响游玩体验。同时,在古镇游玩时,还可以品尝到其他当地特色美食,但也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

3. 安全提醒

(1)在参观古建筑时,要注意保护文物,不要随意触摸和破坏。壶天古镇拥有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古建筑群,分上街、下街和横街,全长 414 米。建筑为江南风格,青砖灰墙飞檐,仿佛一幅古老的画卷。这些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游客在参观时应保持敬畏之心,遵守景区规定,不攀爬、不刻画,共同维护古建筑的完好。

(2)在观看火龙灯表演时,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拥挤和靠近火源。壶天火龙灯作为传承百年的民俗文化瑰宝,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日,壶天镇都会举行盛大的火龙灯会,场面极为壮观,吸引着周边县市上万人前来观看。在观看表演时,游客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观看,不要推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同时,要与火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被火星烫伤。特别是带小孩的游客,要时刻看管好孩子,确保孩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