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博物馆攻略

2024-12-01

一、湘潭市博物馆历史

1. 发展历程

湘潭市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1979 年 8 月,湘潭地区文物工作队成立,为湘潭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1983 年 1 月,湘潭市文物管理所成立。同年,地市合并,在湘潭地区文物工作队和湘潭市文物管理所的基础上,1984 年 7 月成立了湘潭市博物馆和湘潭市文物工作队,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一举措标志着湘潭市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5 年 12 月 25 日,湘潭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免费对公众开放。新馆的落成是湘潭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馆位于湘潭市行政中心区北面,南邻湖湘东路,北与湖湘公园、梦泽湖为伴。“三馆” 建设总用地面积 54.6 亩,建设规模约 42000 平方米,是 2015 年湘潭市重点建设文化项目。“三馆” 的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主持。“三馆” 建筑的设计理念,立足于湘潭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以 “山连大岳” 为主题,寓意湘潭 “格物致知”、“经天纬地” 的厚重文化和特色。远望 “三馆”,整体造型恰似一艘起航的航船,红色基座寓意着红色文化底蕴,白色主体寓意厚重的湖湘文化内涵,外框的架构寓意湘潭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

2. 重要考古发现

2020 年,湘潭经开区黄泥组隋代家族墓的挖掘引起了广泛关注。9 月份,黄泥组村民在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中,发现了不少带有花纹的青砖。该村民立即将情况反映到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站,考古站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查后初步判定,青砖埋藏地是一座隋代时期的古墓,于是决定对其采取抢救性挖掘。

这座复原的隋代墓是湘潭经开区黄泥组隋代家族墓中的第三座,为凸字形砖室墓,分为甬道和墓室,共用了 800 块青砖按照 1:1 比例复原。此次展出的 11 件文物包括了青釉四系盘口瓶、青釉印花高足盘等。

该家族墓群距今有 1400 多年历史,初步判断年代为南朝末年到隋代间。墓群共有 5 座,方向一致,随葬品摆放十分讲究,古墓内还设有排水系统。其中,第五号古墓规模最大,家族古墓以此为中心。墓群占地 245 平方米,共有出土文物 23 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有 3 件,国家三级文物有 11 件。

由于隋代存世时间比较短,湖南省至今发现南朝到隋代时期的古墓还比较少,此次挖掘出的隋代家族墓,对研究隋代的历史文化、丧葬制度有着重要价值。

二、湘潭市博物馆特色

1. 综合型博物馆功能

湘潭市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综合型博物馆,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和研究、文物鉴定交流等于一身,在功能上展现出多方面的特色。

“三馆” 合建的创新模式更是为湘潭市的文化事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潭市博物馆、湘潭市党史馆、湘潭市规划展示馆 “三馆” 合建,开创了国内展馆建设的先河。方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院士主持设计,以 “山连大岳” 为主题,寓意湘潭 “格物致知”“经天纬地” 的厚重文化和特色。红色的基座寓意红色的文化底蕴,白色的主体寓意厚重的湖湘文化内涵,外露的架构寓意湘潭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整体造型恰似一艘启航的航船。

这种合建模式不仅在建筑外形上独具特色,各馆的展陈内容也各具亮点。湘潭市博物馆定位为城市综合型博物馆,基本功能包括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和研究、文物鉴定交流等功能,展陈面积约 8600 平方米。湘潭党史馆以时间为经,事件、人物为纬来布陈,通过图片、文物、雕塑,并适当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方式全面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湘潭的发展历史。湘潭规划展示馆共有 15 个展厅,拥有全国最大的 CAVE 三折幕剧场,在这里,不仅可以透过总规沙盘看到湘潭城区全貌,还可以参与各种互动体验,畅想湘潭城市远景。

2. 丰富的展览内容

湘潭市博物馆拥有四个主题展区,分别是湘潭故事、名人世家、乡土情怀、馆赏珍藏,每个展区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和文物展示。

(1)湘潭故事展区

主要讲述了湘潭从远古到清中期的历史发展,包括远古与传说、初奠基业、经略湘南、洛口立县、县治迁徙、“小南京”、“金湘潭”、湘学崛起 8 个部分。展厅布置得很合理,设计感十足。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如 2002 年湘乡出土的砍砸器,根据地质学数据分析,这件器物大致使用时间为距今 40 - 20 万年,意味着当时湘潭地区已经有人类活动。1981 年,湘潭县九华乡船形山出土的商式青铜器盛酒器 —— 猪尊,造型别致、形似野公猪。猪背设带盖椭圆形口,为酒的出入口。盖捉手塑造凤鸟,肘部饰夔龙纹。前后肘部有横穿的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还有 “小南京”“金湘潭” 等历史时期的故事,仿佛说也说不完。

(2)名人世家展区

包括曾氏家风、陈氏世家、罗氏家族、黎氏八骏、湘潭三杨、刘氏双雄、周氏门第、王氏书香等家族的展示。通过文字、图片、书籍以及多媒体辅助形式进行展示,让参观者了解到湘潭的名人世家们。这里还有一代名臣蒋琬、王以宁;一代贤达冯子振、周圣楷;湘军人物王錱、刘蓉;民国精英刘道一、刘揆一;近现代政治家毛泽东、彭德怀;近现代军事家黄公略、陈赓;近现代文化人物王闿运、齐白石等名人的事迹。

(3)乡土情怀展区

通过乡土情怀、山水流音、食步天下、艺夺天工四部分,让参观者领略莲城的风情。这里展示了湘潭的民俗特色和丰富的物产,如 “龙牌酱油灯芯糕,槟榔果子水上漂,十里荷塘百里香,砣砣妹子任你挑” 的打油诗,更是让湘潭的名声远播。曾经的技艺巧夺天工:火龙灯、湘乡石坝鼓、石鼓油纸伞、青山桥唢呐等湘潭物质文化遗产也在这里展示。

(4)馆赏珍藏展区

是博物馆的精华部分,这里展示的 8 件精品,可以说是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个馆采用回廊式结构,每件展品均有一个独立空间,展现了湘潭地区历史先人们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

★商末兽面云雷纹青铜戈:戈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兵器,这件青铜戈是礼兵戈,援呈三角形状,戈身两面均铸有兽面状纹、菱形纹、云雷纹之类。兽面纹是它的主要纹饰,也叫饕餮纹,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这件青铜戈造型简洁,纹饰精致,增加了兵器的霸气感和美观性,为国家一级文物。

★玉雕黄瓜:长 16 厘米,是民国后期作品,质地为青白玉,采用圆雕技法制成。黄瓜在玉件里被寓为飞黄腾达。

★元末缠枝牡丹纹青花瓷罐:直口、短颈、鼓腹、浅圈足,罐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花纹繁密。主要纹饰是缠枝牡丹纹,寓意莲生富贵。

★清木雕人物山水围屏:屏风长 116 厘米、宽 27.8 厘米,由九扇小屏半围式组合而成,顶端楣板浮雕暗八仙,寓意祝颂长寿之意。上、下屏心高浮雕山水人物、亭台楼阁、树木草丛、飞禽走兽等图案,为湘潭地区现存雕屏之精品。

★民国釉下五彩玉壶春瓷瓶:民国初年作品,造型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底书青花 “湖南瓷业公司” 款,证明为醴陵窑产品。

★清黄杨木雕八仙如意纹龙头杖:长 160 厘米,以珍贵的黄杨木制作,分为杖首、杖身两部分。杖首饰以龙头,杖身浮雕八仙、梅花鹿、仙鹤与如意纹,寓意神佑平安、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醴陵窑釉下五彩 “秋江待渡” 瓷瓶:民国初期作品,造型由明末清初的筒瓶演变而来,肩部以釉下五彩绘花卉,腹部绘一幅山水人物图,“秋江待渡” 是中国画传统题材。

三、湘潭市博物馆地理位置

湘潭市博物馆位于湘潭市岳塘区湖湘东路 7 号。这里地处湘潭市行政中心区北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邻湖湘东路,交通便利,方便游客前来参观。北与湖湘公园、梦泽湖为伴,周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博物馆所的位置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选择。与湖湘公园和梦泽湖相邻,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可以漫步在公园中,欣赏自然风光,放松身心。同时,周边还有其他的文化场馆,如湘潭党史馆、湘潭市规划展示馆等,形成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

从交通方面来看,博物馆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方便市民和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对于自驾游客来说,周边也有充足的停车位,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

总之,湘潭市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个值得游客前来参观的好地方。

四、湘潭市博物馆建筑风格

1. 旧馆建筑特色

湘潭市博物馆原馆址设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圣殿内。关圣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 - 1722),坐北朝南偏东,整个建筑由前、中、后三大殿组成,东西两边高耸的封火墙与周围建筑隔开。

关圣殿名义上为祭祀关羽的场所,实际上为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北方五省旅潭商人的会馆,故又称北五省会馆。前殿两边厢房及大厅为基本陈列室,中殿为民俗陈列室,后殿为大型展览室,展线长达 200 余米。

关圣殿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中殿为重檐歇山顶,殿前有一对汉白玉透雕蟠龙柱,雕刻细腻,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实属罕见。柱高 4.8 米,圆周约 1.5 米,柱为整体,龙为整形,龙绕柱旋,龙、柱一体。雕龙昂首翘尾,似腾云驾雾,如翻江击浪,造型生动,呼之欲出。经专家鉴定,这件镂空龙柱属国内罕见的珍品,除山东曲阜孔庙外,此处仅有。

殿内尚有石碑十多块,其中尤以《北五省祀田碑记》《重建春秋阁记》和《棉花规例》等最为重要,是了解近代湘潭商业情况的重要史料。整个建筑群占地 4066 平方米,建筑面积 3540 平方米。

关圣殿的建筑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工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从明末清初开始,湘潭逐渐发展成为湖南一大商埠,人称 “小南京”。关圣殿作为北五省会馆,是当时以山西为主,陕西、山东、河南、甘肃等五省商人在湘潭修建的会馆并祀关羽为保护神,见证了湘潭的商业繁荣。1923 年春,中共湘潭地下支部在关圣殿开办平民学校,培训了不少革命志士,因此它又是具有革命意义的纪念地。

2. 新馆设计理念

湘潭市博物馆新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主持设计,以 “山连大岳” 为主题,整体造型恰似一艘起航的航船。红色基座寓意红色文化底蕴,白色主体寓意湖湘文化内涵,外框架构寓意湘潭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

新馆位于湘潭市行政中心区北面,南邻湖湘东路,北与湖湘公园、梦泽湖为伴。“三馆” 建设总用地面积 54.6 亩,建设规模约 42000 平方米,是 2015 年湘潭市重点建设文化项目。

新馆的设计理念立足于湘潭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将红色文化、湖湘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完美融合。红色基座不仅象征着湘潭的红色革命历史,也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庄重与沉稳之感。白色主体简洁大气,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厚重内涵。外框架构则展现了湘潭人民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新馆的建筑造型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远处望去,恰似一艘起航的航船,寓意着湘潭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奋勇前行。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还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湘潭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湘潭市博物馆文化内涵

1. 作为地方综合类博物馆的意义

湘潭市博物馆作为地方综合类博物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广大市民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 “第二课堂”。

对于市民来说,博物馆就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承载着湘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精彩的展览和生动的讲解,深入了解湘潭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的市民百姓,都能在博物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感。

对于青少年而言,湘潭市博物馆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博物馆,青少年可以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和名人故事,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博物馆开展的各种社教活动,如 “小小讲解员”“小小策展人” 等,为青少年提供了锻炼自己、展示才华的平台,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藏品体系的文化价值

湘潭市博物馆形成了以湘潭地方出土各时代文物为主体、反映湘潭人文历史、传统民俗文化为特色的藏品体系,极具文化及艺术价值。

博物馆的藏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种类丰富多样,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作品、民俗文物等。这些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湘潭文化的瑰宝。

例如,商末兽面云雷纹青铜戈,作为国家在一级文物造型简洁,纹饰精致,展现了古代青铜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元末缠枝牡丹纹青花瓷罐,花纹繁密,寓意莲生富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清木雕人物山水围屏,浮雕暗八仙,寓意祝颂长寿,是湘潭地区现存雕屏之精品。

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湘潭历史名人遗物资料及明清时期著名文人、名臣所著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研究湘潭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通过这些藏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湘潭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和人文精神,感受湘潭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3. 社教活动的文化传播作用

湘潭市博物馆通过 “小小讲解员”“小小策展人”“到博物馆过节” 等社教活动,践行公共教育服务职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小小讲解员” 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口才的平台。孩子们通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博物馆的知识和讲解技巧,成为博物馆的小讲解员,为观众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文化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小小策展人” 活动则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策展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主题、收集资料、设计展览布局,最终完成一个小型展览的策划和布置。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博物馆的工作,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到博物馆过节” 系列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每逢传统节日,博物馆都会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编彩绳,春节举办临展、制作扇面和花笺等。这些活动让市民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增进了对博物馆的了解和喜爱。

此外,博物馆还举办了各种专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如齐白石原作回乡展、王门艺事展览等。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也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社教活动,湘潭市博物馆不仅践行了公共教育服务职能,也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游玩注意事项

1. 开放时间

湘潭市博物馆周二至周日 09:00 - 17:00 开放,16:00 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另行公告。游客可提前(含当天)通过 “湘潭市博物馆” 官方微信公众号、美团 APP 进行实名制登记预约,预约时须详细填写实名信息,并保证信息真实有效,同一有效证件当日仅可预约一次。预约成功后,请按预约时段凭预约短信或微信预约通知、有效证件、并正确佩戴口罩后方可入馆参观。

2. 周边游推荐

湘潭市博物馆周边的湖湘公园是一个不错的游玩选择。湖湘公园是湘潭市城市中心区域以湖湘文化为主题建造的一座大型的综合性公园,全园面积 30 公顷,绿地面积 21.5 公顷,绿地率 71.67%。公园由锦程大道、锦程桥、人工湖以及周围的自然山水相融合组成。设计突出了文化属性,不仅环境优美、绿意盎然,而且还有许多与本地名人相关的雕塑,几座桥梁都宛如一幅幅卷轴,卷轴上描绘的故事向来访的市民游客们讲述了与湖湘文化相关的故事。周边都是居民区,除了与文化历史相关的景致,还增加了一些环保主题的设计,比如用旧轮胎制作的小动物雕塑和供游客休憩的座椅,在废物利用上也颇有建树。

3. 参观礼仪

游客在参观湘潭市博物馆时,应遵守以下文明参观礼仪:

  • 文明参观,请勿喧哗,保持馆内安静的环境,以便其他参观者能静下心来感受艺术品带来的艺术美感。

  • 请勿触摸展品,展览馆、博物馆里展出的艺术品一般都是十分珍贵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触摸展品可能会对其造成损害。查看展品旁的说明,了解展品的基本情况,对于有 “禁止触摸” 标志的展品,更要严格遵守规定。,展馆拍照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等专业器材,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 请勿将各类管制刀具、打火机、危险品及宠物带入场馆,确保场馆安全。

  • 参观车辆请在停车指定位置有序停放,爱护公共设施,严禁攀爬防护栏,破坏围栏及场景。

  • 看管好个人财务,如有寄存,参观完毕后请及时取出,临走时细心清点,切勿遗忘。

  • 严禁在场馆内聚众结社,不得从事违法活动。

  • 酗酒者、衣容不整者、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且无监护人陪伴谢绝入馆。

  • 爱惜花草,不得践踏周边草地和攀折一枝一木。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不得乱扔垃圾、槟榔渣,所有垃圾一律入桶。场馆内不得吸烟,请在吸烟区处吸烟。严禁在场馆内造成其他污染。

对于未成年人及军、老、弱、病、残、孕参观者,65 岁以上老人(凭老年优待证)、残疾人(凭残疾证)、现役、退役军人(凭军官证)、孕妇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可优先进馆参观,无法独立参观的人员须由家属或亲友等陪同。馆内有残疾人专用观光直梯,请勿让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单独乘坐电梯和扶梯,乘坐须有成人陪同搀扶。请照顾好身边的小孩,不要在馆内跑跳、追逐、敲打玻璃、攀爬围栏、触摸电器开关。注意不要将头和手臂伸进电梯门口,以免被夹伤。更不要在楼梯或者展厅乱摸乱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碰撞。馆内设有休息区,请不要随地坐躺,防止发生踩踏事故。湘潭市博物馆为方便广大观众,提供了残疾人轮椅和婴儿推车,需借用的观众请到票务寄存室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