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湘乡东山书院攻略

2024-12-04

一、历史渊源

(一)筹建历程

湘潭东山书院的筹建,可谓是一段凝聚着湘乡士绅们对教育的热忱与期望的历程。

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四月,湘乡士绅许时遂等十余人怀着为家乡培养贤才的初心,发起筹建东山书院。他们的呈文得到了湘乡县衙的大力支持,这无疑为书院的筹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891 年,湘乡籍新疆巡抚刘锦棠回老家养病。刘锦棠作为左宗棠立功西陲、收复新疆的重要助手之一,在抚署新疆时就十分重视教育,广设义学,实行汉语教学为主的政策,对推进新疆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回到家乡,他带头捐款倡修书院,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士绅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

从 1890 年发起倡议到 1896 年,书院筹建事宜一直靠募集捐款艰难推进。士绅们四处奔走,呼吁各界人士为书院的建设贡献力量。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坚信教育是改变家乡命运的关键。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1900 年,东山书院终于全部落成。这期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湘乡开明士绅深刻认识到旧式书院教育已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必须发展培养中西兼通的实用型人才的新式教育。时局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对东山书院的创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更加坚定了士绅们办好新式教育的决心。

(二)名称更迭

东山书院初建时名曰东山精舍。在那个时代,它就像一颗闪耀的新星,为湘乡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1900 年,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改称东山书院。此时的东山书院,已经成为了湘乡新式教育的代表,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

1905 年,东山书院建产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开始了新的教育征程。在这个阶段,书院进一步扩大了招生规模,完善了教学设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1940 年,东山书院改办中学,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努力。此后,东山书院又经历了多次名称变化,但它始终坚守着教育的初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

1958 年 9 月 10 日,毛泽东主席亲笔为母校题写校名 “东山学校”,这一校名沿用至今。毛主席对母校的深情厚谊,也让东山书院更加熠熠生辉。同时,2003 年 11 月,华国锋同志为学校书写校训 “公诚勤俭”,进一步丰富了东山书院的文化内涵。

二、特色亮点

(一)新式教育先锋

  1. 开湖湘新式教育之先河,废科举、兴新学。

湘潭东山书院在历史的长河中,勇立潮头,成为湖湘新式教育的先锋。清光绪年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湘乡开明士绅深刻认识到旧式书院教育已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于是,东山书院应时而生,它摒弃传统书院科举仕进的初衷,大力倡导新式教育,开启了湖湘教育的新篇章。

  1. 教学内容分科造士,为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东山书院的教学内容独具特色,设置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格致涵盖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知识,方言旨在培养翻译人才,商务则紧跟时代发展需求。这种分科造士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实际才能的实用人才。

  1. 把社会需要作为办教育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每月购《万国公报》等书刊阅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增设体育设施。

东山书院的办学者们具有超前的教育理念,他们深知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因此,书院每月购买《万国公报》《格致汇编》《申报》《汉报》等书刊供学生阅览,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同时,书院还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在书院前坪增设体育设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中独树一帜。

  1. 建筑上有创新,大教室按照西洋风格建造,两边有高大横格窗和进口玻璃,两块大黑板可上下移动。

在建筑方面,东山书院也展现出了创新精神。大教室采用西洋风格建造,两边安装高大横格窗,窗户上镶嵌着进口玻璃,采光良好。两块大黑板可以上下移动,方便教师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也体现了书院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二)优秀教师队伍

有一批思想进步、慧眼独具的教师,如李元甫、龚翼鹏、肖岳英、沈春龙等。他们治校严谨、教学勤奋,积极倡导新学,对学生影响深远。

东山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元甫校长思想进步,慧眼识才。毛泽东来学校报考时,他对毛泽东的作文《言志》高度赞赏,称 “学校取了个救国才”,并破格录取了毛泽东。后来又支持他去长沙报考中学堂。龚翼鹏治校严谨,教学勤奋,在他担任堂长时期,学生成绩优良,受到了湖南省提学使司的嘉奖。肖岳英一生清贫,淡泊名利,热爱教育事业。他和儿子肖三、肖子升给了毛泽东这个农家子弟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岳英先生的子孙为了弘扬他关心教育事业的精神,还把他仅有的一点遗产捐给了东山学校,设立了 “肖岳英奖学金”。沈春农早年参加民主革命,1925 年入党,大革命时期投身于农民运动,最后慷慨就义。这些优秀的教师们,以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为东山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学生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地理位置

东山书院位于湘乡市市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前傍涟水河,河水潺潺流淌,为书院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秀美。后倚东台山,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仿佛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紧邻湘乡城,既享受着城市的便利,又拥有着宁静的学习氛围。

东山书院距离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 28 公里,这一距离使得两处红色圣地紧密相连。游客可以在参观完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后,顺道来到东山书院,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学习过的地方。距离省会长沙约 1 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捷,无论是长沙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轻松抵达。距离 G60 沪昆高速湘乡出口 7.7 公里,方便自驾游客前往。

学校占地 300 多亩,规模宏大。有东山书院旧址、毛泽东与东山书院陈列馆、毛主席铜像三个教育点。东山书院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毛泽东与东山书院陈列馆则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展示了毛泽东在东山书院的求学历程以及东山书院对他的深刻影响。毛主席铜像庄严肃穆,激励着后人缅怀伟人,传承革命精神。

东山书院周边的交通便利,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自驾,都能轻松到达。周边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旅游条件。这里不仅是一个学习历史、缅怀伟人的好去处,也是感受自然风光、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

四、建筑风格

东山书院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充分展现了湖湘书院文化的魅力。

首先,东山书院具有典型的湖湘书院文化特色,在布局上体现了 “礼乐相成” 的儒家思想。采取中轴对称、多重院落、前后连串、层层深入的空间组合,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观念,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学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出儒雅的气质。

其次,出入书院的两座大门,依文王八卦卦位建在 “乾、坤” 二卦的位置上,寓意从东山书院走出的学生,都将大有作为、响震乾坤。这一独特的设计,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乾坤二卦的尊崇,也寄托了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乾为天,坤为地,象征着学子们要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够在天地之间大展宏图。

再者,东山书院建筑规模宏伟,屋宇轩昂,环境幽雅。“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庖福,网不备具。枕山面面野,环以大溪,缭以长垣”。书院前傍涟水河,河水潺潺流淌,为书院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秀美;后倚东台山,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仿佛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学习场所。书院的建筑风格朴实无华,不事精雕细刻,一如其所倡的 “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 的教育理念。正厅顶梁正中绘有中国传统阴阳八卦图,两端书有 “钦差大臣太子太保尚书衔甘肃新疆巡抚一等男刘谥襄勤倡修”“大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孟冬月谷旦十八里士绅建”。

东山书院的建筑还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大教室按照西洋风格建造,两边有高大横格窗和进口玻璃,采光良好。两块大黑板可上下移动,方便教师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也体现了书院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12 月 20 日,河塘环绕、风景如画的湘乡市东山书院。如今书院树高草绿,深院静幽,是理想的求学之所,也是研学游的好去处。书院建筑散发出深厚的湖湘书院文化气息,青砖白墙给人以幽深宁静之感。东山书院于 1895 年由原湘军将领、新疆巡抚刘锦棠及湘乡县举人许时遂、黄光福等人倡修,进出书院的大门建于 “乾、坤” 二卦的位置上,寓意从东山书院走出的学生,都将大有作为、响震乾坤。书院遵循实事求是、积极变通的原则,设立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开创湖南 “新式教育” 的先河。

总之,东山书院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先进元素,是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教育殿堂。

五、文化内涵

湘潭东山书院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府,其文化内涵丰富而独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训精神的传承

东山书院体现了 “公诚勤俭” 的校训精神。“公” 即公正、公平、大公无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诚” 即诚实、诚信,教导学生做人要真诚守信;“勤” 即勤奋、勤勉,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进取;“俭” 即俭朴、节约,倡导学生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这一校训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他们以校训为指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对毛泽东的深远影响

湘潭东山书院作为毛泽东走出韶山、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里,毛泽东接受了新式教育,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国与世界的全新窗口。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学风,给予了他务实精神和实事求是学风的熏陶。在东山书院,毛泽东博览群书,对《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宣传进步思想的书刊产生了浓厚兴趣,较多地接受了维新派思想。他的文章器宇不凡,气势如虹,被同学誉为 “文章魁首”。同时,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登山游泳,磨炼意志,强健体魄。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与同学约定 “三谈” 原则,谈读书心得、谈社会问题、谈国家大事。他同情贫苦人民,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在东山书院的这段经历,为毛泽东后来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的革命传统和文化底蕴

湘潭东山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线路 “毛泽东成长之路” 的重要节点。作为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它开湖湘新式教育之先河,废科举、兴新学,培养了众多英才俊杰。书院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先进元素。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教育相融。游客们来到东山书院,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还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书院的丰富革命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了一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

六、游玩注意事项

1. 交通

东山书院交通十分便利。可乘坐公交直达,市区乘坐 2 路公交车,在 “东山学校” 站下车即到。如果选择自驾,也很好停车,不用担心停车难的问题。

2. 门票

东山书院免费对外开放,是开放式景区,无需购买门票,游客可以尽情游览。

3. 用时

建议游玩时间为 2 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游客可以较为充分地参观东山书院旧址、毛泽东与东山书院陈列馆、毛主席铜像等主要景点。

4. 参观路线

可依次参观东山书院旧址、毛泽东与东山书院陈列馆、毛主席铜像。

东山书院旧址:这里是景区的核心部分,整体由一条人工河围绕着一座书院,最外围是一圈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门,徽派建筑门头,楠木匾额 “东山学校” 4 字是毛泽东在 1958 年 9 月 10 日教师节时手书,门口两侧是一对小石狮,十分可爱。接着是北阙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目前是验免费预约码的检票口。门房是毛泽东在清宣统二年(1910 年)末来此求学时写下《言志》的地方,因立志高远、饱含救国救民之情,被堂长(校长)李元甫破格录取。房内只有一张简易书桌,让人仿佛能看到当年毛泽东奋笔疾书的场景。围墙下的环形跑道是毛泽东当年晨跑之处,在这里可以感受伟人当年的青春活力。5 洞平直石桥是喂鱼胜地,水中锦鲤游弋,为书院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石桥外端处的廉泉井,见证了书院的历史变迁。南阙屋建于 1900 年,曾作为书院正门,1905 年作为学堂佃户易三奶奶的住房,毛泽东在此求学时常来帮她挑水。墙外樟木匾额上的 “公诚勤俭” 4 字是书院第二任堂长龚翼鹏所立校训,2003 年在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之际,由前国家主席华国锋手书。书院主建筑是徽派建筑院落群,正东侧为主门,门额 4 字由清同治七年(1868 年)榜眼、著名书法家黄自元手书。内有理发室,学校重视学生仪表,定期为学生理发。主厅中空露天,大堂匾额为 “公诚勤俭”,两侧有 “业精于勤”“切问近思”“博学笃志” 等标语。认捐墙上密密麻麻写满认捐人和金额。堂长室是清代书房的布置,介绍牌上详细介绍时任堂长的李元甫对毛泽东的知遇之恩。学监室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派驻到学校督导办学的工作人员办公室。训诂室是单独为学生设立解答问题的房间,毛泽东是这间屋子的常客。“东山书院记” 碑刻于西侧认捐墙上,文中提到的 “实事求是” 对毛泽东的思想影响颇深。西斋是学生寝室院,毛泽东所住的是西肆斋一楼第一间。东斋是学生自修室,毛泽东所用的是东壹斋一楼第二间。西后斋初为教室,现为陈赓将军生平展。东后斋初

为教室,为谭政将军生平展。教室宽敞明亮,共 16 排 ×4 列 = 64 套桌椅,教室后是 “业精于勤” 4 字。教室外卧在水面上的大树形态美观。

毛泽东与东山书院陈列馆:为二层楼房,分 5 部分。一楼大厅的白色主雕塑是青年毛泽东手握书籍大步向前,脚下每个台阶刻有他人生的重要一步,背后淡黄色浮雕是东山书院全貌。“向往东山” 讲述了 1910 年少年毛泽东前来求学的时代背景,以及东山书院的创现建。“求东山” 讲述了少年毛泽东被破格录取后,在东山书院的求学历程。“情系东山” 讲述了毛泽东在革命历程中,无时无刻不心系母校师生的轶事。“光照东山” 讲述了东山母校在伟人光环下成为求学励志之地。

毛主席铜像:位于书院西侧的子任学苑内,最深处是毛泽东身着中山装的金色站像,高 10 米,手握望远镜,头上是透明玻璃天窗,采光很好。子任学苑是双层仿古建筑,从外便可看到室内毛泽东手书照壁 “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这里还有 “中国画家画湘乡” 画展,由湘乡市宣传部举办,画作都是 2023 年 12 月 20 日至 26 日,而 12 月 26 日是毛泽东生日。

在参观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文物,不要随意触摸和破坏。这些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5. 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宜,但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更适合游玩。此时气温适中,既不会过于炎热,也不会过于寒冷,游客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尽情欣赏书院的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