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天马山攻略

2024-12-03

一、历史渊源

(一)名称由来

  1. 《南岳志》称天马山为屏障峰,形似南岳北向之屏风,也叫峡峙峰。县人称天马山是因其形似骏马,有李殉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白石为屏障”。清文人李杞柳亦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屏嶂永参石禀旁”。而清雍正文人易贞吾则作《南岳七十二峰赋》曰:“屏嶂有仙鹤报晓”。民间还有 “头在南岳,尾在湘潭” 等说法,形象地描绘了天马山与南岳的紧密联系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

  1. 天马山的名称还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朝廷派官兵捕杀一位敢于反抗朝廷、为民请命的 “小天子”,玉皇闻奏忙派天马下凡搭救,谁知天马来迟,“小天子” 已被官兵杀害。玉皇大怒,于是把天马贬放在这里,从此这座山便被称为天马山。

(二)历史记载

  1. 清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天马山在城西百四十里,或以为祝融之一峰。这表明天马山在历史上就被认为与南岳祝融峰有着一定的关联,其地理位置和重要性在当时就受到了关注。

  1. 明末清初文学家王岱游此并作诗《渡花石登天马峰》,诗中描绘了天马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氛围。“半夜岩风雪满舲,一横烟障隔如屏。寒深塞断荒鸡语,云重峰余天马青。路入幽岩梅早发,地当名岳气多灵。闻钟不敢攒眉去,为有溪头惠远亭。”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天马山的自然风光,还传达出一种宁静与神秘的气息。

  1. 峰西半山腰与峰巅之间有李仙祠,建于明代,重修于光绪二十四年和三十一年。据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李仙,不知为何代人也,但自明以来,祀为山主。” 祠门横额刻有:“天马名山”,两旁联曰:“天心复见;马首盛瞻。” 祠内存有石刻《重修李仙祠碑记》,虽因年久风化,字迹难辨,但仍能让人感受到这座祠庙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李仙祠的存在为天马山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也见证了这座山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二、地理位置

(一)具体位置

  1. 湘潭天马山是湘潭县花石、茶恩寺与衡山岭坡三镇交界之天马山主峰。它高耸入云,主峰海拔达 421.5 米,据《南岳志》记载,天马山被称为屏障峰,因形似南岳北向之屏风,也叫峡峙峰。距离湘潭市区 70 余公里的它,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1. 天马山距湘潭市区较远,但它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汇之地。作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距湘潭市区 70 余公里的距离,既让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追寻宁静的好去处。

(二)周边环境

  1. 湘潭天马山与花石水库相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周边有南岳七十二峰之天马山、紫荆山余脉的丘陵地带,站在这里,可远观南岳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花石水库的湖水清澈如镜,与天马山相互映衬,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在这片丘陵地带,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远处的南岳,巍峨耸立,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这里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理想之地。

  1. 天马山处于涓水河畔,周边还有昌山、日华山等名山环绕。涓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它如同一条灵动的丝带,环绕着天马山。河水清澈见底,流淌着岁月的故事。周边的昌山、日华山等名山与天马山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些名山各具特色,有的雄伟壮观,有的秀丽迷人,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山水之间的无穷魅力。

三、特色亮点

(一)自然资源丰富

  1. 天马山 “三奇”:石、竹、水超凡脱俗

    • :天马山之水成就了花石豆腐和石坝米酒的美名。这些山泉、山溪,便是山下花石水库的源头,花石水库为湘潭最大的人工水库,烟波浩渺,水质清甘。用这里的水做豆腐甜嫩不馊。

    • :天马山的青石很有名,可与汉白玉相媲美。多为青石板,纹路细腻,质地坚韧,琢磨可鉴。传统的青石制作工序复杂,先选择好洞址,再视所需石料之长宽,以绳墨为准,划出长方块状,用锥凿沿四周凿孔,每隔一点三公分凿一公分深的圆孔,即可取出一方形石板,再斫之成型,即成为可供使用和出售的成品,用于交通、建筑和家用,以及修墓立碑等等。青石大多用作建筑装饰材料,或加工成石人、石马、石狮、石虎等工艺美术制品,石制品还有石砚和磨刀石,畅销国内各地。但由于长期的开采,使山顶形成多个开采坑,“马脖” 上显出疮痍。但仍然壁立的悬岩,雄浑的巨石,形态各异的石柱、石笋,足以让游人驻足。

    • :天马山之竹,漫山遍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里人的生活用品,大多与竹相生。箢箕、谷箩、扁担、刷把扫把、竹床竹椅,应有尽有。有一种巨大楠竹,锯一节,保留一把,成天然水桶。从前山里没电,煤油也用不上,聪明的天马山人用竹篾片作照明之物。取竹片二三,在水中浸泡三天,晒干。用混凝土捏一秤砣状,把棉花搓成条作引子,点着,横插入混凝土里,悬于高处,满屋通明,无烟无味,山里人唤作 “亮皮子”。上世纪 “大炼钢铁” 时,山里人用竹筒烤饭,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如今,竹制品已成产业、睡椅、竹板凉席、竹制工艺品,产销两旺。

  1. 中草药可查证者百余种。天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中,中草药可查证者百余种,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二)旅游项目多样

  1. 作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打造户外休闲运动基地,有露营、烧烤、滑翔伞等项目

    • 湘潭天马山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基础条件优越,已获批湘潭市首家滑翔伞基地。基地有露营、烧烤和滑翔伞等项目,客人们可以在这里租帐篷夜观星空、早看日出。基地自 8 月 3 日试营业以来,日接待超过 800 人次,是湘潭最新、最红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 采风团里几名胆大的成员纷纷 “尝鲜”—— 拽伞、冲刺、起飞,大家在专业教练的保护下,借助滑翔伞畅游云端,从另一个视角欣赏天马山的绝美景色。“项目很刺激,风景很美!听说这是湘潭唯一有滑翔伞项目的景点,太适合我们年轻人玩了!” 采风团成员、湘潭广电记者邓子奕说。

  1. 山顶有露营基地,适合观日出云海、拍夕照晚霞、与大风车共舞

    • 天马山露营基地,就坐落在主峰上。此处四面环山,喜欢山顶露营的朋友可以去撒野一把。这里适合观日出云海、拍夕照晚霞、与大风车共舞。目前收费标准:自带帐篷 48,自带天幕 88,洗漱设施齐全。露营基地是远离都市喧嚣的快乐老家,它可以让你享受野外露营的乐趣,尽享岁月静好的惬意;可以让你远离生活中的烦扰,寻找属于自己的舒适!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来这里,露营烧烤、交友娱乐,打卡拍照,释放出你内心深处的压力吧!

四、建筑风格

(一)李仙祠

  1. 祠建于明代,重修于光绪二十四年和三十一年,历经岁月洗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走进李仙祠,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祠门横额刻有 “天马名山” 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给人一种庄重之感。两旁的对联 “天心复见;马首盛瞻”,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虽然祠内存有的石刻《重修李仙祠碑记》因年久风化字迹难辨,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座祠庙的敬仰之情。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天马山的变迁与发展。

  1. 李仙祠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它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红墙黑瓦,飞檐斗拱,尽显古朴之美。祠内的布局严谨,殿堂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历史文化底蕴。

(二)青石制品

  1. 天马山盛产青石,这种青石纹路细腻,质地坚韧,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建筑材料。天马山的青石制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的石人、石马、石狮、石虎等工艺美术制品,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展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石砚和磨刀石也是天马山青石制品的代表之一,它们不仅实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生用石板更是畅销国内各地,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此外,“观音坐莲” 石像还远销东南亚各国,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1. 天马山的青石制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这些青石制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它们也是天马山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

五、文化内涵

(一)文学艺术

  1. 王岱游天马山作诗,体现了天马山的文化底蕴。

明末清初文学家王岱游天马山并作诗《渡花石登天马峰》,诗中 “半夜岩风雪满舲,一横烟障隔如屏。寒深塞断荒鸡语,云重峰余天马青。路入幽岩梅早发,地当名岳气多灵。闻钟不敢攒眉去,为有溪头惠远亭。” 描绘了天马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氛围,展现了其宁静与神秘。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体现了天马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后人能透过诗句感受当时天马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

  1. 清江西玉山知县唐世徵游此吟诗《天马峰谒李仙祠》。

清江西玉山知县唐世徵游天马峰,感慨系之,吟诗《天马峰谒李仙祠》(七律)曰:“七十二峰君当几?百余里外一峰青,寒云界断桑麻路,乱石都如鸾鹤形。自幼劫灰曾不到,此间草木亦多灵,长馋定许为侬荷,遥盼抢溟悲短翎。” 这首诗进一步丰富了天马山的文学艺术内涵,通过对天马山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天马山的神奇与灵秀。

(二)名人文化

  1. 涓水河畔名人辈出,这里的山水激发了胡安国开创湖湘学派的灵感,王闿运早期居住在涓水边,曾国藩创建湘军从涓水出发,齐白石也是涓水浇灌出来的世界文化名人。

涓水河畔,人杰地灵。胡安国在此地受山水启发,开创了湖湘学派,其经世致用、救国救民的血性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湘楚大儒王闿运早期居住在涓水边的吟江,一生交游遍天下,传道授业,门生满天下,力倡通经致用,培育经世英才。清代,曾国藩从涓水出发,创建湘军,征兵筹饷,打造战船,操练水师。而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这位木匠出身的大师,也是涓水浇灌出来的灿烂莲花。涓水河畔的这些名人,不仅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成为了湘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产业文化

  1. 石鼓镇制伞业兴盛,内销国内多地,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处湘潭县西南端的石鼓镇,山清水秀、人才辈出。已经传承 600 多年的油纸伞特色产业,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石鼓镇共有油纸(布)伞全产业链关联企业 70 余家,从业人员累计 8000 余人。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多个地区,年销售量达 1500 万把左右,年产值近 3 亿元。从传统油纸伞的手工绘制到与高校合作运用现代打印喷绘技术批量生产,石鼓镇的油纸伞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安乐村、将军村作为主产地,村 “两委” 主要负责人带头示范,推动产业发展。同时,采取 “企业 + 农户” 的合作模式,为许多老、弱、妇村民提供了不出家门能挣钱的机会。部分村还将扶贫资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入股规模企业,实现效益分红。此外,安乐村与宇昌伞业合作打造研学基地,将军村投资建成油纸(布)伞展示推介中心,共同为打造特色品牌产业提供有利平台。

  1. 花石镇是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莲子贸易集散中心,有万亩荷花基地,是湘莲文化展示基地。

“湘莲甲天下,潭莲冠三湘”。涓水河畔花石镇的湘莲品质高、产量大,是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莲子贸易集散中心。万亩荷花基地 “一碧似海”,成为湖南省内最负盛名的湘莲文化展示基地。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浓厚的产业文化氛围,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游玩注意事项

(一)交通出行

  1. 从长沙市区出发两个小时能抵达天马山露营基地,可提前规划好路线。

(二)安全事项

  1. 参加滑翔伞等极限运动要穿好装备,听从专业人员指导。

    • 玩滑翔伞是一项充满刺激与挑战的运动,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风险。在进行滑翔伞运动前,首先要注意风速的变化,在 4 秒钟或不到 4 秒钟的时间内,风速变化达 8 公里 / 小时以上,通常对滑翔伞飞行构成不安全因素。此外,风速变化大于失速速度的一半,也是不安全的。

    • 要注意躲避机械乱流的着陆点,为了避开物体造成的机械乱流,可从物体的高度测算顺风着陆距离,它等于风速乘以物体的高度。例:风速为 10 公里 / 小时,离开物体的顺风着陆距离应为 10 倍的物体高度。

    • 起飞前要做好检查工作,检查整个伞衣有无撕裂、刺穿和擦伤情况,并查看是否有拉开或未缝合的情况,特别要注意查看伞衣下表面的前沿部分。检查每根伞绳的连续性,是否缠结在一起或磨损,清除所有使悬挂绳彼此相互粘附的情况。检查伞绳与操纵带的连结情况。确保操纵绳与套环安全地连接,并自由地通过导向环。检查一下吊带系统是否磨损或开线。如果上述几点中有任何一点出现问题,应立即修正,否则必须马上停飞。

    • 如飞行场为陌生地形,飞行员需要有当地飞行员或资深飞行员陪同,先示范飞行以熟悉场地与当地气流型态。

    • 要注意气候的判断,飞行员于每个季节从事飞行伞运动,须先认识不同季节所产生不同的气流形态,以确保飞行安全。春夏季时,须提防天气的快速转变,积雨云的靠近与雷击感电的危险。冬季时,须注意东北季风快速行进的锋面所造成的风速瞬间增强。

    • 要注意提防强大的气流,于破碎地形盘旋飞行时,须提防强大的气流或地形风所造成的乱流。突发状况的处置:飞行员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变,须于平时即做好严密的训练与心理准备,配合自身的反应与飞行器具的使用,规划好所有的应变计划。

  1. 露营、烧烤时注意用火安全。

    • 户外露营时,使用卡式炉、炭火等火源进行烧烤、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防范火灾。多地就发生过人员在露营使用火源烹饪时操作不当突发爆炸、引发火灾的事故。在露营过程中,如果需要用到火,请尽量远离帐篷、树木以及这些可燃物,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有人在现场进行看护。使用完毕后,要马上用水将火源浇灭或用沙土盖灭,防止炭灰复燃酿成火灾。

(三)环境保护

  1. 爱护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

    • 天马山自然风光秀丽,我们在游玩过程中应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可以准备垃圾袋,将垃圾收集起来,离开时带到指定的垃圾投放点。同时,不要破坏植被,不采摘野花野草,不践踏草坪,共同维护天马山的生态环境。在登山途中,我们可以看到志愿者们会捡拾垃圾,并在山道边上竖立一些保护环境的警示牌,提醒游客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我们应该向志愿者们学习,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