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美食大全

2024-11-30

一、湘潭美食的独特魅力

湘潭,这座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城市,美食的独特魅力令人难以抗拒。它不仅是伟人故里,更是美食的天堂。湘潭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

湘潭的美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从毛氏红烧肉到红军长征鸡,从油酥火焙鱼到湘潭水煮活鱼,从葱油凤尾虾到湘味啤酒鸭,每一道菜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传承。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文化的传承。

毛氏红烧肉,因毛主席的家乡而得名,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肴。这道菜色泽鲜亮、褐红透亮,金黄诱人。口感丰富,甜中带咸,咸中有香。肥肉入口即化,瘦肉软糯甘甜,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仅仅是一道菜肴,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红军长征鸡,是湘潭老百姓满怀深情送给红军的礼物。以鸡胸肉为主料,搭配冬瓜、土豆、胡萝卜等蔬菜,精心烹制而成。浓郁的酱汁,仿佛是历史的印记,浇淋在鸡肉上,让汤汁与肉质完美交融。品尝时,肉质嫩滑而不散,鸡皮 Q 弹,每一口都仿佛在品味历史的风云。这道菜不仅是美食,更是一份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

油酥火焙鱼,是湖南湘潭湘乡的地道佳肴。以火焙鱼、小红椒等精选食材精心烹制而成,成品之鱼,骨头也可一并食用。焦黄的外皮,酥香四溢;软中带脆的口感,鲜香倍增。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这道名吃背后的故事。

湘潭水煮活鱼,堪称湘菜中的璀璨明珠。以鳙鱼为主角,每一条鱼都是新鲜现杀,保证了食材的新鲜与口感。浓白的鱼汤,如同山泉般晶莹剔透,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鱼肉细腻滑嫩,紧致有弹性,没有一丝腥味,只有满口的鲜香嫩滑。

葱油凤尾虾,是源自湘潭的地方名肴。鲜嫩的虾肉和翠绿的香菜经过巧妙烹制,呈现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淡淡的咸鲜味,虾肉的细腻口感,香菜的清新气息,让这道菜备受食客青睐。它不仅是美味佳肴,更是地方文化的体现。

湘味啤酒鸭,是湖南湘潭的地道特色美食。啤酒的清香与肥美鸭肉相得益彰,二者浑然一体。每一口咬下,鲜香四溢,肉质软烂。炖煮至烂的土豆,软糯可口,营养丰富。此菜肴低脂健康,让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无需担心发胖。

除了这些著名的菜肴,湘潭还有许多特色小吃。脑髓卷是湘潭市著名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面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味道醇甜、质地细腻、入口即化。如今,湘潭特色脑髓卷已成功宣传推广到全国各地十几个省市,深受广大食客的好评。

湘乡烘糕是湖南湘乡地区传统名点,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清纯爽口,营养丰富。自清雍正元年研制成功以来,历 200 余年而不衰。曾以烘糕作士军粮,战后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尝,倍受赞誉,被钦定为贡品。

新华斋灯芯糕、鸡腿面包是老湘潭人的记忆。鸡腿面包由一根粗竹签插起来,吃起来是记忆中那股发酵后醇厚的味道。软绵的内部组织,光洁如蚕丝,又软若棉絮一般。

义和斋法饼、小花片以多种传统产品最为著名。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代代相传,仍然秉持传统糕点的制作技艺。2022 年义和斋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评为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中路铺药糖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以优质大米、小麦、芝麻为主要原料,经 19 道工艺精制而成,具有 “润肺、滋阴、健胃、消食、化痰” 等药用效果。曾荣获湖南名优特新食品 “芙蓉奖”,是湘潭地区中秋佳节必备传统礼品。

文娭毑甜酒坚持做湘潭特色的古法甜酒。圆润的糯米吃在嘴里绵软而有韧性,不粘牙。米酒汁弹射到齿颊,鲜甜的感觉传遍全身。

和福生油月饼外表金黄,外皮酥脆。馅料一般用花生、芝麻、核桃、杏仁、瓜仁等原料制作而成,讲究酥、松、脆,香味浓郁,皮薄馅多、甜度适口。

和亿莲业莲子羹所用湘莲大多产自湘潭县,有红莲、白莲之分,质量上乘。冰糖湘莲是湖南省一道传统特色甜菜,湘莲手工制作技艺 2022 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湘乡臻峰酱板鸭选材严格,经过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通体红光油亮,色泽呈酱褐色,无可见杂质。闻之酱香浓郁,入口香辣适中,嚼之皮酥肉紧,不腻不腥,嚼劲十足。

红太阳佛手面点配方独特,外形精美,口感甜而不腻。成为伟人故里家喻户晓的美食。

湘潭的美食,无论是菜肴还是小吃,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更传承了湘潭的历史文化。来到湘潭,一定要品尝这些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湘潭的传统名菜

(一)毛氏红烧肉

毛氏红烧肉,这道因毛主席的家乡湘潭而得名的佳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曾是毛主席宴席上的八大名菜之一,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毛氏红烧肉在食材上要求严苛,一般会选择在本地山中放养的土猪,体重约 100 斤左右,猪肋骨旁边的带皮五花肉是最佳部位,五花三层,肥瘦相间,口感独特。

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先将五花肉焯水,切成两厘米见方的块儿,同时准备好葱、姜、蒜、干辣椒、八角、桂皮等料包。起锅将白糖炒至深红色后,加入高汤,再放入切好的肉块。腐乳汁是提鲜的秘诀,区别于其他红烧肉。放入料包后,小火慢煨一个半小时。期间,用菜心制作配菜并精心摆盘。待红烧肉收汁,淋上少许明油后出锅、摆盘,最后淋上锅中汁液。

成菜后,色泽红亮,肉香味浓,无油腻感。因在烧制过程中加入了少许辣椒,所以味道甜中带咸、咸中有辣、甜而不腻。夹上一块,肉在筷尖轻微晃动,入口绵滑油润,咸甜微辣,层次丰富,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2018 年,“毛氏红烧肉” 获评 “中国菜” 湖南十大经典名菜。如今,韶山毛家食品有限公司已将毛氏红烧肉制作成罐装的即食产品,成为展示韶山红色旅游形象的重要纽带。毛氏红烧肉已经不仅仅是一道菜,而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人们吃进嘴里的也不单单是一种味道,更是一份情怀、一瞬追思。

毛氏红烧肉的做法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做法一:

食材包括带皮五花肉 850 克,料酒 60 克,白糖 100 克,盐、味精、油、八角、桂皮、干椒、胡椒、蒜子、辣椒、姜片等适量。步骤为:油在锅里烧沸腾后,放入八角、桂皮、干椒、胡椒、蒜子、辣椒;五花肉加姜片和料酒焯水,撇去浮沫,改刀成块状备用;锅内重新放入少量油、大量白糖,熬制成淡红色后,放入备用碗内;熬糖的锅直接放入五花肉,倒入少量刚才制成的油;中火煎制 1 分钟,放入一半制成的红糖浆;放少量开水,烧的接近干,至汤汁粘稠;把剩余的红糖浆放入,汤汁搅拌到每一块肉上,小火烧一会;到红色已经显露,再次放开水,煮制,汤色变红后放入食盐、味精,到浓稠后起锅。

做法二:

食材有带皮五花肉 850 克,料酒 60 克,白糖 50 克,红糟粉 20 克,盐等调料适量。步骤 1 至 7 和做法一相同,到烧浓稠后放少许水、红糟粉和少量胡椒粉,再次搅拌到每一块肉上,小火烧一会;到红色已经显露,再次放开水,煮制,汤色变红后放入少量食盐、到浓稠后起锅。

做法三:

食材为五花肉,糖、八角、桂皮、甜酒、红米粉等。将五花肉整块放入高压锅中炖煮,炖煮好以后拿出,晾凉、切块;将切好的肉块放进油里进行炸制,油温保持 80 度,炸约 3 至 4 分钟捞出;用糖、八角、桂皮、甜酒、红米粉按照比例调成酱汁,把炸好的肉块放进去,最后用高压锅压制 15 分钟即可。

做法四:

食材有五花肉 300 克,大蒜 1 个,干辣椒 4 个,桂皮 2 克,八角 2 克,油适量,白糖 15 克,料酒 2 大勺,盐、鸡精各少许,高汤 800 毫升,蜂蜜 1 大勺。五花肉洗净,冷水下锅,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再煮 2 分钟后关火;将五花肉的皮刮干净,切成 2.5 厘米见方的肉块;大蒜剥皮洗净切片,干辣椒切段;炒锅烧热,放少量油,小火煸香蒜片、干辣椒段、桂皮和八角;倒入肉块翻炒,炒至变色后盛出;另起炒锅放少量油,下入白糖,开小火熬化;然后迅速将炒香的肉块倒入翻炒,将其均匀上色;调入料酒、盐,倒入高汤,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 个小时左右;关火前调入鸡精和蜂蜜,即可出锅盛盘。

做法五:

食材为带皮五花腩 750 克,豆豉 10 克,葱头 10 克,生姜 10 克,八角 1 个,桂皮 2 克、蒜子 10 克,整干辣椒 10 克,肉汤 1000 克,精盐 5 克,老抽 2 克,糖色 3 克,腐乳汁 2 克,冰糖、绍酒少许。五花腩加清水煮沸捞出,洗净滤干,改成五寸见方的大块,与八角、桂皮、姜、冰糖一起放入碗中上笼蒸八成熟,改刀成 5 厘米见方的块;将炒锅置火上烧热至六成热时,将肉放入锅内小火炸出香味成焦黄色时捞出控干油;锅内烧油 50 克,分别下入豆豉、葱头、生姜、八角、桂皮、整干辣椒炒香,然后下入肉块,加入肉汤,下精盐,糖色、老抽、腐乳汁用小火慢慢煨 1 个小时;至肉酥烂时,下蒜子稍煨,收汁撒少许葱花即可出锅。

做法六:

食材是带皮五花肉、桂皮、香葱、整干椒、白砂糖、生姜片、盐。先将五花肉煮熟,改切成小四方块;将白砂糖用油炒成糖、起泡,加入开水,成为糖色;将改好刀的五花肉和桂皮、香葱、整干椒、生姜、盐煸香后,下入糖色用小火煨 2 个小时,也可用压力锅压半小时。

做法七:

主料为精品五花肉 350g,辅料有盐适量、油适量、姜 1 块、葱适量、大料 3 粒、桂皮 2 块、大蒜 4 瓣、干辣椒 4 个、料酒 20ml、冰糖末 40g、红曲粉 2g。准备好五花肉洗净,五花肉切大块;准备好调料和一颗小青菜;锅中加少许油放入五花肉煸炒,直到五花肉表皮微黄盛出;底油加入冰糖中小火翻炒,炒至冰糖色泽棕红;加入五花肉继续翻炒,可以加少许清水翻炒,帮助糖色更好的和五花肉融合;可以再加少许的红曲粉翻炒,如果没有红曲粉,这步可以省略;直到五花肉有很好的酱色,加入葱姜、干辣椒和调味品继续翻炒出香味。

(二)红军长征鸡

红军长征鸡,一道充满历史意义的湘潭名菜。在长征的艰苦年代,当地老百姓送给红军一只鸡,伙头为了让更多人能分享到鸡肉的美味,在烹制时加入了大量冬瓜、土豆、胡萝卜。

如今,红军长征鸡经过不断改进,更加美味。其做法通常是先将老鸡、土豆片、冬瓜片、胡萝卜片等煲稔后,在鸡身上淋上豆瓣酱、剁椒等再蒸 8 分钟,味道香鲜,酸辣宜口。

红军长征鸡也有其他做法,比如将老鸡、土豆片、冬瓜片、胡萝卜片等煲稔后,在鸡身上淋上由豆瓣酱、剁椒等调制的酱汁,再蒸 8 分钟,味道香鲜,酸辣宜口。还有一种做法是先将鸡肉与土豆片、冬瓜片、胡萝卜片等一起炖煮,再加入适量的调料,使鸡肉更加入味。

红军长征鸡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红色记忆的承载。它见证了红军长征时期,老百姓与红军之间的深厚情谊,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在湘桂边界的苗侗民间,流传着一种名叫 “红军长征鸡” 的菜肴,是为了纪念当年红军过城步时特意保留的 “特色菜”。1934 年 12 月 6 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有一个连在湖广边界城步五团镇独树村一带宿营,红军抓捕并枪决了作恶多端的伪保长和匪首,当地苗侗民众为表谢意,将自家的冬瓜、土豆、萝卜等蔬菜及两只鸡送给红军。连队司务长按价付款后,炊事班长将鸡肉与这些瓜菜混合煮一锅 “大杂烩汤”,开餐时还请送菜的苗侗村民一起同吃。这种将鸡肉与瓜菜同煮的菜汤既有鸡肉的肉味,又有瓜菜的清香,口感极佳。红军过境后,湘桂边界的各民族群众为了纪念红军北上抗日路过大苗山时为民除害的义举,在每年的 12 月初都要煮一锅类似的 “鸡肉瓜菜汤” 集体 “会餐”,并将此菜肴取名为 “红军长征鸡(汤)” 以示纪念,此俗一直流传了 80 年。如今,在一些酒店,红军长征鸡作为招牌菜揽客,生意红火。例如县城儒林镇东海社区南川酒家何老板将这道菜稍加改进,以鸡为主,按季节配以其它瓜菜及佐料,菜名不变,作为招牌菜推出市场招揽食客,生意十分红火。

红军长征鸡总得票 476,在韶山十大特产排行榜中排名第七。它作为湘潭的一道名菜,与红军有着紧密的联系,承载着红色记忆,是美食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三、湘潭的特色鱼类美食

(一)油酥火焙鱼

油酥火焙鱼是湖南湘潭湘乡的地道佳肴,承载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其选材讲究,通常以产自水府庙水库的刁子鱼等小鱼为原料。这些小鱼生长在水质优良的环境中,鱼质好,味道鲜。制作过程更是精细,首先要手工清除鱼内脏,清洗沥干,然后进行腌制清洗、杀菌消毒、晒干、烘焙等步骤,最后再配以糟糠、木屑烘烤。熏制出炉后的火焙鱼,满身金灿灿,不粘油不焦枯,软硬适中、色香俱全。

火焙鱼的食用方法多样,可以蒸、炒、煎、炸。将鱼切成块,放清水浸泡 5-8 分钟,再放入锅加水煮沸几分钟后沥水待用,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调料,便能制作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比如,按照以下步骤可以制作香酥火焙鱼:想吃酥脆火焙鱼只需用清水过滤两次,油烧至六成热加入火焙鱼,把切好豆豉加入一起爆香,加入辣椒大蒜米,炒出香辣味加入一丢丢盐和鸡精,一道香辣酥脆的香酥火焙鱼就完成了。还可以按照超下饭的💗香酥火焙鱼的做法,锅里放一斤油,烧 6 成熟,将小鱼过油,表面焦脆酥黄即可,捞出沥油。热锅放 20 克油,加入姜,蒜,豆豉,辣椒,翻炒后加入火焙鱼,加盐,生抽,鸡精,蚝油翻炒,再加料酒,葱花出锅。

作为毛主席生前最爱吃的食品之一,火焙鱼不仅好吃,还便于携带和收藏,更因它的独特风味而名扬四海,成为一些宾馆、酒店的桌上佳肴。如今,“水府” 牌火焙鱼系列产品有野生刁子鱼、水府四宝、水府鳜鱼、水府棍子鱼、水府银鱼等多个品种,远销广州、贵州等地,深受消费者好评。它作为湘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百年历史,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经过积淀的文化。

(二)湘潭水煮活鱼

湘潭水煮活鱼是湘菜中的璀璨明珠,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方法而备受食客喜爱。

湘潭水煮活鱼通常选用鳙鱼,也就是本地人所称的雄鱼为主角,坚持现宰现煮,以保证食材的新鲜与口感。制作方法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做法:

  1. 鱼整条,花刀抹上盐,放冰箱冷藏 30 分钟(时间不够不腌制也不影响);洗净,用厨房纸吸掉鱼的水分;热锅下油,油烧开后放入姜蒜葱头爆香,大火放入鱼煎 3-5 分钟至金黄;放入冷水没过鱼面,大火煮开,放入调味的盐,鸡精,耗油,生抽,煮 12-15 分钟,煮至鱼汤变白;加入小米椒,姜,蒜,小米椒,紫苏,香菜煮开后起锅。

  1. 鱼洗净处理好,鱼身用刀横切几下。姜切片,葱切花;烧开锅,放油,并放入姜片炝锅;闻到香味后,放鲫鱼下锅慢火煎至两面金黄;锅内加水,盖锅盖焖;待锅内水滚沸成乳白色后,放入辣椒。盖上锅煮五分钟。

  1. 活草鱼(雄鱼)剖干净,洗净;朝天椒,青尖椒切段,姜蒜,紫苏洗净备用;煎鱼、热锅下油,油冒烟,放入鱼,两面煎熟,稍微肉有点黄色;煮鱼、加入水、盐、水要刚好盖过鱼(加水时要从锅的四周加,直接加在鱼表面会有鱼腥味!),不要盖锅盖,大火煮,水开后最好把锅表面的白色异物用锅铲滤过,以免影响汤的鲜味!接着可以放入辣椒,姜片,继续大火煮,直至水变牛奶白色,稍有粘稠;放入紫苏,紫苏煮蔫后,即可出锅!

此外,还有创新做法,如选用自己做的酸汤和衡阳的黄贡椒调味,把雄鱼从背部剖开去内脏,去掉鱼鳃、鱼牙和黑膜,打去鱼鳞!白萝卜切成薄片,放入酸汤中泡 2 小时,捞出即成酸萝卜,番茄用热水烫 1 分钟,撕去皮之后切成片。锅内放入菜子油、熟猪油各 50 克,烧至五成热时,放入雄鱼煎至两面微黄,再放入衡阳黄贡椒、自制的酸汤,煮开以后加入鸡精、盐、味精调味、白胡椒粉增香,煮至鱼断生,放入提前泡好的萝卜 18 片和自制面筋,烧熟后放切好番茄,撒香菜,上桌即可。

湘潭水煮活鱼不仅味道鲜美,还体现了南方人的细腻与温情。它是一种人文格调,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湘潭的独特魅力。像渔香庭院、左氏十八总活鱼店、船架佬、窑湾渔村、樟树湾、景妹子活鱼店、老傅家水煮活鱼等店的水煮活鱼都很不错,值得一试。

四、湘潭的特色虾类美食

(一)葱油凤尾虾

葱油凤尾虾作为湘潭的一道地方名肴,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以鲜嫩的虾肉和翠绿的香菜为主要食材,经过精心烹制,呈现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体验。

从选材上看,新鲜的虾肉是这道菜的关键。湘潭地处湘江之畔,水资源丰富,为凤尾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虾肉鲜嫩多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餐桌上的佳品。香菜的加入则为这道菜增添了清新的气息,使口感更加丰富。

制作过程也十分讲究。首先,将芫荽摘小朵,冲洗干净。葱和姜一半切成末,一半拍破。把虾洗净,挑去杂质,挤去头部脚须和前身的壳,留下尾部的壳,再次洗净沥干水分。接着,用汤、盐、味精、胡椒粉对成汁。然后,锅内放入汤、葱、姜煮出香味,将虾放入,下酒,烫熟即捞出,装入碟内。最后,烧热锅,下油,至六成热时,放入姜末、葱花炒出香味,随即倒入各汁收浓,浇盖在凤尾虾上,淋香油,洒入芫荽,随上辣椒油、姜醋各两小碗即可。

在湘菜馆中,葱油凤尾虾一直备受食客们的青睐。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更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体现。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聚餐,这道菜都是不容错过的佳品。淡淡的咸鲜味,虾肉的细腻口感,以及香菜的清新气息,让人回味无穷。它也适合各种场合,成为了湘潭美食的代表之一。

此外,葱油凤尾虾还承载着湘潭的美食文化传统。它的制作工艺经过了一代又一代厨师的传承和改进,不断地适应着人们的口味需求。每一口都能品尝到湘菜的独特风味,让人感受到湘潭的独特魅力。

五、湘潭的特色禽类美食

(一)湘味啤酒鸭

湘味啤酒鸭作为湘潭的地道特色美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将啤酒的清香与肥美的鸭肉完美融合,成就了一道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

在选材方面,通常会选用瘦肉型白条鸭,这种鸭子肉质鲜嫩,口感上乘。同时,搭配小土豆,为这道菜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营养。此外,兰花、香芹、青椒圈等配菜的点缀,不仅让菜品更加美观,还为其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气息。

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首先,将鸭子剁成 3 厘米见方的块,用清水浸泡 15 分钟,控干水分。接着,锅内放入清水,大火烧开后倒入鸭块汆水 1 分钟,边汆边去除浮沫,捞出投入凉水中过凉,控水备用。然后,将土豆去皮后挖成直径为 3 厘米的圆球,放入色拉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控油。

接下来,锅中留适量色拉油和猪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葱段、姜片、花椒、八角、豆瓣酱、辣妹子酱、干辣椒段、蚝油等调料小火煸炒 1 分钟。将炒好的调料取出倒入锅内,加入红油、味精、鸡粉、浓缩鸡汁、蒜片等调料调匀后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入盘中,撒上青椒圈,用香芹、兰花点缀。

除了传统的制作方法,还有一些家常做法也备受欢迎。比如,先将麻鸭洗干净,剁成块,用料酒抓匀腌制 5 分钟。锅中倒入冷水,放葱结、姜片和腌过的鸭肉,煮开后再煮两分钟,捞出控干水。热锅凉油,放八角、桂皮、姜片小火炒香,倒入鸭肉开大火炒几下改成小火。加入冰糖和鸭肉一起小火炒,冰糖化了后,在锅边淋入几滴白醋(料酒或啤酒都可以)继续翻炒,炒至鸭肉变黄,加点盐、辣椒粉(辣椒干也可以)和生抽,倒入啤酒煮开,转汤锅煲软。大蒜子拍一下,放油锅小火慢炒,出香味后把鸭子连汤一起放进去,再加入盐、蚝油和青红辣椒段,收汁即可出锅。

湘味啤酒鸭不仅味道香浓,而且土豆软糯可口。它低脂健康,让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无需担心发胖。无论是在家庭聚餐还是宴请宾客时,湘味啤酒鸭都是一道备受青睐的美食。它不仅是湖南美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湘潭美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六、湘潭的特色小吃

(一)莲城码头脑髓卷

湘潭的脑髓卷是一道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小吃。据《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脑髓卷就已誉满三湘。晚清名士王壬秋对其尤为喜爱,还写下了 “谢弦扬笛祥华卷” 的诗句,这里的 “祥华卷” 便是脑髓卷的别名。

脑髓卷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取猪脊膘肥肉泥,与馅料混合腌制。接着进行发面、打碱、和面等步骤,然后擀皮、抹馅、叠面、成型,经过醒发后行蒸,最后切块、装盘。经过多道工艺加工后的脑髓卷,面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味道醇甜,质地细腻,入口即化。如今,湘潭特色脑髓卷已成功宣传推广到全国各地十几个省市,深受广大食客的好评。

(二)湘乡烘糕

湘乡烘糕是湖南湘乡地区的传统名点,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呈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清纯爽口,营养丰富。因不含油盐,又系直接火烤而成,故卫生无菌,便于保存,既可作旅行干粮,又可作婴儿代乳食品。

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 200 余年而不衰。咸丰年间,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曾以烘糕作士军粮,战后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尝,倍受赞誉,被钦定为贡品。

如今,湘乡烘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有原味烘糕,还研发出了花生味、芝麻味等多种口味。在制作工艺上,从精选大米、磨粉、潮粉、拌糖、蒸糕、切片到烘焙出炉,每道工序都精细到位。伴随着不断升腾的水蒸气,烘焙大米的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三)新华斋灯芯糕、鸡腿面包

新华斋是湘潭的老字号,始于 1962 年。对许多老湘潭人来说,提起传统糕点,新华斋的灯芯糕和鸡腿面包便会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

灯芯糕形似灯芯,可点燃散发玉桂香味。其制作工艺遵循 “选、炒、擀、蒸、切” 五大步骤 19 道工序,坚持蒸煮工艺,经过两次发酵,从原料到制成成品需要一个月时间。成品绕圈不断,点火即燃,这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如今,新华斋的灯芯糕搭上了电商 “快车道”,远销到了香港、台湾、澳门,甚至走出国门,销往了柬埔寨等地。

鸡腿面包由一根粗竹签插起来,吃起来是记忆中那股发酵后醇厚的味道。软绵的内部组织肉眼可见的丝丝缕缕,光洁如蚕丝,又软若棉絮一般。

(四)义和斋法饼、小花片

义和斋的法饼和小花片是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法饼初称 “发饼”,是一种传统发酵类食品,有 300 多年的历史。主要原料为全麦面粉、麦芽糖、甜酒水、小苏打、纯碱等,经过面团调制、甜酒发酵、腌糖、切块、成型、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

义和斋的法饼有独到之处。制作方法是祖传的,用甜酒代替酵母放入面糊,经过大约八到十个小时发酵,面糊内发生神奇变化。面料发酵成熟后,用白糖和麦芽糖进行腌糖,阻止面团继续发酵,然后加入小苏打、纯碱,再饼胚成形,烘烤。新鲜出炉的法饼热气腾腾,颜色诱人,十分松软,有一股浓浓的老面香味。

小花片也是义和斋的特色美食之一。义和斋以生油月饼、发饼、雪枣、麻枣、凉糕、云片糕、薄荷酥、桃酥、焦切、炒米糕、小花片等多种传统产品最为著名,几十年如一日,秉持传统糕点的制作技艺,多以手工制作为主,保证了糕点味道口感的传统。

(五)中路铺药糖

中路铺药糖已有 300 多年历史,是一种饴糖,又名 “炒片子芝麻糖”。它以优质大米、小麦、芝麻为主要原料,辅之以冰碱、熟石膏、茶油,经熬制原材料、去除水份等 19 道工艺精制而成,具有 “润肺、滋阴、健胃、消食、化痰” 等药用效果。

中路铺药糖曾荣获湖南名优特新食品 “芙蓉奖”,是传统纯天然绿色食品,也是湘潭地区中秋佳节必备传统礼品。2016 年 4 月,中路铺药糖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2 年 10 月,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六)文娭毑甜酒

文娭毑甜酒坚持做湘潭特色的古法甜酒。圆润的糯米吃在嘴里绵软而有韧性,不粘牙,咬开后,米酒汁弹射到齿颊,鲜甜的感觉传遍全身。

文娭毑甜酒屋的甜酒充满了儿时的味道,让人在品尝的过程中,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那氤氲的香气里弥漫着儿时甜美的梦想。

(七)和福生油月饼

和福生油月饼是五仁月饼,外皮酥脆,香味浓郁。月饼外表金黄饱满,将其分成两半掰开,入眼的便是好几颗花生等馅料。馅料一般用花生、芝麻、核桃、杏仁、瓜仁等原料制作而成,讲究酥、松、脆,皮薄馅多、甜度适口。

和福的生油月饼不像其它店用四方形的纸包着,而是直接用塑料袋装,相比其它店的月饼要稍微厚实一点。

(八)和亿莲业莲子羹

湘莲是湘潭的特色,有着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战国时期,湘潭县所产莲子就已经是朝廷进贡的珍品。湘莲手工制作技艺 2022 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和亿莲业莲子羹所用湘莲大多产自湘潭县,有红莲、白莲之分,质量上乘。其中白莲圆滚洁白,粉糯清香,位于全国之首。冰糖湘莲是湖南省一道传统特色甜菜或甜品,口感清甜,营养丰富。

(九)湘乡臻峰酱板鸭

湘乡臻峰酱板鸭选材严格,必须是一年以上的母鸭,经过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酱板鸭通体红光油亮,色泽呈酱褐色,无可见杂质。闻之酱香浓郁,入口香辣适中,嚼之皮酥肉紧,不腻不腥,嚼劲十足。

其制作方法多样,可参考以下步骤:去除内脏,鸭脚,鸭头,鸭子表面擦干水分,将腌料表里的配料均匀涂抹鸭子表面;找适当工具将鸭子撑开成平板状,风干 24 个小时;将风干好的鸭子清洗去表面的盐和调料,擦干水分放入烤箱 180 度烘烤 45 分钟;将卤料表里的调料炒香后,加入没过鸭子就可以用量的水,开锅小伙煮制 30 分钟,尽量将其料香味煮出;烘烤好的鸭子和啤酒,生抽,老抽,冰糖一起到入刚刚煮好的卤汁中再煮 30 分钟,煮好后加入味素;卤好的鸭子在锅中寖泡一夜,让其充分入味;第二天入味的鸭子淋干卤汁,挂起来风干 2 天即可食用。

(十)红太阳佛手

红太阳佛手面点配方独特,外形精美,口感甜而不腻。面市后就受到各位食客高度赞赏及追捧,成为伟人故里家喻户晓的美食。板塘红太阳佛手面点制作精良,味美价优,深受各界朋友的喜爱。

七、湘潭的其他特色美食

(一)白粒丸

白粒丸是湘潭传统早餐的代表之一。它由大米磨浆制成圆粒形米豆腐,煮熟后的白粒丸颗颗饱满,如同一碗珍珠般浮在碗中。搭配上榨菜,咸香与米香相互交融,美味无穷。

白粒丸的制作过程独具特色。首先将大米洗净,浸泡数小时后磨成细滑的米浆,再加入角石灰使其凝固。接着,把有小孔的箱模放在盆上,将煮熟的浆水舀入箱内,让浆液自然从孔中流出,形成圆颗粒状的白粒丸。

在湘潭的大街小巷,白粒丸是许多人的早餐首选。它不仅口感软糯,还有淡淡的碱香,再加上油萝卜、酱榨菜等配菜,更是增添了丰富的口感。白粒丸形似汤圆却不腻人,既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又能带来饱腹感。

(二)银丝花卷

银丝花卷是湘潭精致面食的代表,其根根分明,色泽艳丽,让人一看就胃口大开。

银丝花卷的制作方法多样,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将中筋面粉、酵母、细砂糖和水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待面团发酵好后,擀成长方形,在面皮上刷上食用油,对折后再切成细条,将细条轻轻拉长,绕成螺旋状,最后加上胡萝卜末装饰,冷水入锅蒸熟即可。这种做法制作出的银丝花卷香软可口,十分诱人。

此外,还有一种做法是将酵面加碱展开,卷入加糖、肉,反折成层,手工捏制上笼蒸熟。这种做法制作出的银丝花卷香甜可口,入味醇正,曾在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团体金杯奖。

(三)油粑粑

油粑粑是湘潭不可多得的小吃美食,甜蜜软糯,香滑宜人,在湖南人心中地位不低。

油粑粑的主要食材是糯米,制作流程也并不复杂。先将油锅烧热,把糯米粉搓成饼状下锅,注意油要多放些,以免不好掌控火候。翻煎粑粑时要注意不要煎得太老,以免爆破。待粑粑两面呈浅金黄色时,倒入调好的糖汁,让糖水和油迅速融合冒泡,反复翻拌,使每个粑粑都均匀沾到糖汁,待粑粑渐渐变软、着色、油光发亮即可起锅盛盘。

(四)紫油姜

紫油姜是湘潭的腌制菜,以姜为材料,加酱油、麻油泡制而成,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咸丰年间还被列为贡品。

紫油姜的制作方法有多种。一种是选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晾晒,别晒得很干,然后把酱油煮开消毒,加入芝麻油,再把晒好的姜泡在里边,过一段时间就能吃了。另一种是选用良种姜,嫩姜洗净后放入缸内,加入毛盐,隔一天后加上卤水,密封三个月,之后将姜胚去除滤干卤水,加入酱瓣,让鲜味渗入姜内,再用 “龙牌” 酱油浸泡三天,使姜变成酱黄色。

紫油姜炒鸭也是一道美味佳肴。将淮鸭斩成小块,紫油姜切片,红椒切小段,香菜叶配色。锅内放油,下淮鸭块放料酒煸炒,再放入紫油姜片、红椒段、盐、酱油翻炒起锅,配香菜叶装饰即可。这道菜质地软烂,鲜香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