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雨湖区简介

2024-11-29

一、雨湖区名字的由来

雨湖名称的历史变迁

雨湖得名历有二说:一说雨湖地势低洼,积雨成湖,故名。清光绪《湘潭县志》记载,湘浦通沟,辟为后湖,变谓之雨湖。上为烟柳堤,外多园寺。这里原是一条连通湘水 (湘江) 的河沟,后经人工开辟为湖。

雨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从史料记载来看,雨湖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丰富的变迁。

在古代,雨湖区境先后属三苗国地、扬越人方国之地、楚洞庭郡、黔中郡、长沙郡等。秦代置湘南县,雨湖区境历属之。随着历史的演进,湘南县废后,这里又先后属湘西县、湘潭县等。其中,窑湾街道办事处作为湘南、湘西、湘潭三县古镇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窑湾因古时筑窑烧陶器而得名,西汉时因过往船只于此停泊而知名。东汉以湘江西岸有山似一把巨大茶壶,又得名壶山。西晋时称名石湾,壶山东部山岭建有石头寺,旁有石塔,故又名石塔寺。东晋永昌年因名将陶侃领兵驻此,由此称名陶公山。唐初太宗身边重臣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为石头寺书写 “大唐兴寺” 石额一块,自此后石头寺改为唐兴寺。唐兴寺旁有唐兴桥,原名壶山桥,唐代改为今名,为湘潭市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

民国时期,置雨湖、文华两镇,属湘潭县第一区。1949 年 8 月 11 日,湘潭县和平解放,置城关镇。1950 年 1 月以城关镇中心地置湘潭市(县级市)。1958 年 5 月成立南、北区两区人民委员会。1960 年 4 月成立河西城市人民公社,下辖湘江、雨湖等 4 个分社。1965 年 5 月湘江、雨湖两个区合为河西区,属湘潭专区。1980 年 7 月,析河西区为湘江、雨湖两个区为湘潭市县级区。

雨湖还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潭城史迹》云:“相传约六百年前,明吉王三世偕徐妃春游于此,途中遇雨,见雨滴荷钱,千万珠跳,感景而命名。” 此外,雨湖也因柳树环绕而得名 “柳湖”。世界上似乎再难找出一座公园有这么多的垂柳,有这么美的垂柳。她的特别美,在初春的柳烟,也在盛夏的柳荫。

雨湖路原名烟柳堤,是文人雅士聚会和踏青的好去处。以前的烟柳堤宽不过三尺,并非交通要道,但堤旁一线翠柳垂杨,黄鹂鸣啭,确实令人心旷神怡。1951 年,烟柳堤被拓宽建成湘潭市第一条城市要道,也就是现在的雨湖路。湘潭晚清著名诗人谭半农曾有诗赞曰:“微寒薄暖近清明,裁就新衣称体轻。千点桃花万杨柳,雨湖堤上踏青行。” 这里的雨湖堤即烟柳堤。

雨湖历为湘潭风景名胜地,自古以来许多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佳作,有 “垂柳碧孤塔,夕阳红半桥” 的名句一直流传至今。现在雨湖里面亭台楼阁,曲槛回栏,竹树浓荫,假山矗立,备极幽雅。湖中修筑了风格迥异的七星、八仙两座桥梁,桥拱宽大,游船畅通;新建了儿童乐园、水榭、风车、花圃、温室,还修复了原有的发源殿、岸花亭、夕照亭、双璧坊等名景。其中 “双璧坊” 的来历是这样:清嘉庆年间,有民女二人,时称 “艳慧双绝”,被骗入湘潭妓院。二人坚贞不屈,夜投雨湖而死。邑人乃为二女立坊于雨湖旁,由当地探花石承藻题墓为 “双璧冢”,署坊曰 “双璧无瑕”,一时诗人盛为吟咏。

二、雨湖区人口情况

户籍人口数量

2022 年末,雨湖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 175588 户,总人口为 486039 人,其中男性人口 241536 人,女性人口 244503 人,男女性别比为 98.4:100。

常住人口数量

根据雨湖区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 61.63 万。

雨湖区作为湘潭市的重要辖区,其人口情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从户籍人口数量来看,近几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2022 年末的户籍人口数据反映出雨湖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较为接近,男女性别比为 98.4:100,这表明在雨湖区,性别比例较为均衡。

而从常住人口数量上看,61.63 万的常住人口体现了雨湖区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雨湖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此定居生活。

雨湖区的人口变化不仅受到自然增长的影响,还与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例如,雨湖区作为湘潭的商贸、科教、文化中心,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科教资源以及繁荣的商贸经济,都为吸引人口流入提供了有力条件。

区内的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 5 所高等院校和 17 家科研机构,不仅为雨湖区带来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也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教职工在此居住生活。同时,雨湖区的商贸繁荣兴旺,各类市场和商业网点众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便捷的生活服务,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聚集。

此外,雨湖区在养老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断投入和完善,也为人口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例如,在养老服务方面,雨湖区积极打造普惠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建设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学、助医等 “一站式” 养老服务,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老年人前来居住。在教育方面,雨湖区年末全区有普通高校 8 所,中等职业学校 7 所,普通高中 7 所,普通小学 50 所,幼儿园 142 所,为居民提供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总之,雨湖区的人口情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雨湖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事业的持续推进,其人口规模和结构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和优化调整的态势。

三、雨湖区经济情况

工业发展

  1.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2023 年 1 - 9 月,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0.8%,与上月持平。其中,区属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 44.2 亿元,同比增长 11.5%,比上月下降 1.3 个百分点;湘潭经开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4.8%,比上月上升 1 个百分点;雨湖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2.6%,比上月下降 4 个百分点。从整体趋势来看,雨湖区的工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各大园区的工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 湘潭经开区、雨湖高新区等区域的工业发展情况:湘潭经开区作为雨湖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迅速。2023 年 1 - 9 月,湘潭经开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4.8%,高于区属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雨湖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同比增长 22.6%。两大园区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不断发力,为雨湖区的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 四大支柱产业及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目前,雨湖区的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不断壮大,重点骨干企业如裕能、强华等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雨湖区的经济增长,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固定资产投资

雨湖区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23 年 1 - 9 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9%,比上月上升 1.4 个百分点。其中,区属投资同比下降 2.3%;湘潭经开区投资同比增长 6.9%。区属投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 42.8%,民间投资下降 6.6%。分领域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 29.7%,工业投资增长 13.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16.6%。全区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 147.8 万平米,同比增长 7.7%;其中,区属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 37.8 万平米,同比增长 17.6%;湘潭经开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 110 万平米,同比增长 4.7%。从数据可以看出,雨湖区在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零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各行业发展态势方面,2023 年 1 - 9 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313.04 亿元,同比下降 8.3%,比上月下降 0.5 个百分点。其中,湘潭经开区完成 54.8 亿元,同比增长 3.8%。区属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96.8 亿元,同比下降 27%。其按行业分(区属限额以上),批发业同比下降 41.5%;零售业同比下降 27.1%;住宿业同比下降 30.8%;餐饮业同比增长 11.9%。尽管整体社零增速略有回落,但餐饮业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这也反映出雨湖区在消费市场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服务业发展

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及各领域的发展情况良好。2023 年 1 - 9 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 34.7 亿元,同比增长 4.3%,总体与上月持平。其中,区属完成 26.6 亿元,同比下降 0.6%;湘潭经开区完成 8.1 亿元,同比增长 24.3%。纳入 GDP 核算的规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 14.9 亿元,同比增长 7.4%,比上月上升 1.6 个百分点。其中,区属完成 8.7 亿元,同比下降 4.5%;湘潭经开区完成 6.2 亿元,同比增长 30.2%。可以看出,湘潭经开区在服务业发展方面表现突出,为雨湖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财政收入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税收收入等情况总体平稳。2023 年 1 - 9 月,全区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2.9 亿元,同比下降 14.9%,其中,区属完成 8.3 亿元,同比下降 12.3%;湘潭经开区完成 14.6 亿元,同比下降 16.3%。全区累计完成地方税收收入 20.0 亿元,同比下降 5.0%,其中,区属完成 7.0 亿元,同比下降 13.4%;湘潭经开区完成 13.0 亿元,同比增长 0.3%。非税收入 2.9 亿元,同比下降 50.6%,其中,区属完成 1.3 亿元,同比下降 5.7%;湘潭经开区完成 1.6 亿元,同比下降 64.0%。虽然财政收入有所下降,但雨湖区在税收收入方面仍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四、雨湖区旅游景点

历史文化景点

  1. 北五省会馆:北五省会馆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平政路 392 号,是湖南省保存完整最大的 “关庙” 建筑。这里曾是古湘潭十一总码头所在地,见证了湘潭商业的发达和经济的繁荣。会馆建于清康熙初年(1665 年前后),占地 4000 余平方米,为宫殿式木质结构,分前、中、后三殿。

    • 前殿牌楼有 “双龙戏珠” 的大型浮雕,正门额牌上有楷书 “关圣殿” 三个直书大字,左书 “河岳” 并配有 “吹笛牧童”,右书 “日星” 亦配有 “击钹罗汉”;上方有 “桃园结义”“犀牛望月”“刘海戏蟾” 等人物故事浮雕及陶雕花卉;殿内有山门和戏台。

    • 关圣殿的最精彩之处在中进春秋阁。阁前石阶斜卧一条蟠龙,两侧分列一对巨型石狮,阁前一对汉白玉镂空龙柱就是镇宫之宝,雕工采用镂空技法,一鳞一爪,一须一珠,丝丝入扣,极为精巧细腻,这件镂空龙柱属国内罕见的珍品,除山东曲阜孔庙外,此处仅有。

    • 1956 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定关圣殿为首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省人民政府重申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3 月 5 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宽裕粮行:宽裕粮行为毛泽东青年时代活动旧址励志教育基地项目,是省级文保单位。这里见证了青年毛泽东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 窑湾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窑湾历史文化旅游街区位于湘潭城区文化发源最早之地,融合了历史与现代旅游元素。窑湾因古时筑窑烧陶器而得名,西汉时因过往船只于此停泊而知名。东汉以湘江西岸有山似一把巨大茶壶,又得名壶山。西晋时称名石湾,壶山东部山岭建有石头寺,旁有石塔,故又名石塔寺。东晋永昌年因名将陶侃领兵驻此,由此称名陶公山。唐初太宗身边重臣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为石头寺书写 “大唐兴寺” 石额一块,自此后石头寺改为唐兴寺。唐兴寺旁有唐兴桥,原名壶山桥,唐代改为今名,为湘潭市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

    • 如今的窑湾历史文化旅游街区,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如旋梯书苑等。装饰古朴稳重,空间宽阔豁达,绿植鲜花点缀其间,是个读书的好地方。面积约 2000㎡的三层空间里,收藏和展示的毛泽东诗词版本达 1000 余种,加上其他书籍、报纸,有 1 万余册。这里有与毛泽东诗词相关的版画、连环画、剪纸、书法、瓷器、篆刻、邮票、信封等艺术品 1800 余件。

  1. 齐白石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是一座为纪念杰出的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为主题的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大湖路 2 号白石公园内。纪念馆为两层楼仿木砖瓦庭院式建筑群,具典型的湖湘民居风格。

    • 馆内收藏齐白石国画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数十件并收藏了近、当代名家书画作品数百件。走进纪念馆,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这位画坛巨匠亲密对话。这里设有多个展区,详细介绍了齐白石的艺术历程、成就和影响。可以跟随导览,逐步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成长、创作和人生哲学。

自然风景区

  1. 仙女风景区:仙女风景区以神秘自然风光和仙女故事闻名,是避暑胜地、登山好去处。仙女山列湖南湘潭四大名山(仙女山、昭山、金霞山、隐山)之首,位于湘潭市西北约 20 公里处,一条花岗岩石级盘山而上,通峰接顶。海拔 311.6 米,南岳第七十一峰之一。

    • 景区古刹龙安寺,始建于宋宝庆年间,清供重修,有前、中后三殿,雕梁画栋,肃穆壮观。是县城乡居民郊野生态休闲、宗教朝圣的好去处。

    • 峰南较平,峰北陡峭。南北有两条铺着 1.5 米宽的花岗石级游山小道,在半山岭汇合,穿林绕石,通峰接顶,共 794 级。沿山蹬道从前有仙人碓、山门、土地庙、梅公庙等。在半山岭过去有半山庵,门联曰:“山高有半;灵迹在峰。” 庵前有五分平地,传说是僧人习武之地。庵址现改建为 “仙女山庄”,可供游人餐宿。

    • 峰顶,有古刹龙安寺,唐贞元元年(785 年)僧如海从长安来此驻锡,禅定圆寂。柳宗元有《龙安海禅师记》。龙安仙亭,宋宝庆二年(1126 年)修,出土有很多 “龙安仙亭宝庆二年” 古砖。后来寺亭都毁了,龙安寺现已按原貌基本修复。寺门前两丈处左侧,有海禅师墓,墓室犹存,所葬僧缸已毁。

    • 仙人石碓有三眼。传说从前,每日清晨能分别出油、盐、米,可供寺僧一人食用。后因僧人贪多,将其凿大,也就不出了。碓眼尚存。寺之娘娘殿西厅外有两水池。一是约 8 尺见方的放生池。池中曾有一千年活龟,背上镌刻四字:“千年不老”。水清如镜,龟虾满地。一是峰侧有围长 6 丈、深约 4 丈余的天鹅池。四壁石隙浸水,旱年不竭,是僧人和游客的饮用水源。传说建寺时,因无水源而难于动工。某日,一天鹅自东方飞来,落于此地,并展翅成池而得水。

    • 峰北有驾马寨,山势险峻。山腰有一隐蔽平地。相传太平天国的一支部队曾经驻扎在这里,留有山寨废墟和拴马石头。峰东尧家村有一红边塘。相传唐末黄巢起义军的一支部队曾隐蔽于此,后被唐军发现,起义军与之血战,终因寡不乱众,大多被

杀害。后唐军在此塘洗衣,义军的鲜血把雪亮水染红半边。峰下尧家水库尾端有杀人坳。树木葱茏,风光秀丽。相传元末,朝延下旨镇压农民起义时,有万余群众来此避难。幸有龙王井仙雾所遮,未被发现。但一到中午,云开雾散,避难群众被元军发现,全遭惨杀。龙王井也从此荒废,不见泉水。

  1. 在龙安寺左侧 200 米处有马骑岭,上有一块约半亩面积的平整方地。相传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1889—1970 年)将军,曾在此驻马观山,现建有观景台和龙泉阁喷泉。1966 年,仙女峰建起林场。1988 年以来,龙安寺也重新修复,巍然屹立。游山花岗石道则被水泥道路所取代。经宋(家嘴)仙(女山)公路半山岭仙女山庄可直达 320 国道,连接上瑞高速公路和湘黔铁路。仙女峰山上松杉蔽日,杂树成林,鸟语花香,重新恢复昔日光彩。来陶公山景区:陶公山景区有奇峰怪石、清新空气和自然风光。陶公山原名陶山,位于今湘潭市雨湖区沿江西路,濒临湘江,扼滔滔湘水因山势若壶形,而得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晋时著名将领陶侃曾屯兵于此,故后人改称为陶公山。

    • 在陶公山上及附近现有陶侃衣冠墓、何腾蛟衣冠墓、唐兴寺、望衡亭、唐兴桥等众多的文物古迹或遗存。

    • 陶侃因统兵御外和对内讨平苏峻等人之乱有功,官至侍中,太尉、都督荆江等八州诸军事,领荆州、江州刺史、封长沙郡公加征西大将军,晋咸和九年(公元 334)死后,遗命葬于长沙,晋成帝追赠其为大司马,并赐谥曰:“桓”。邑人为纪念他,在他驻军府所在地建有衣冠墓。墓碑正中书:“晋都督陶桓公墓”,两边书联曰:“百璧勤劳博茅土,八州都督剩松楸。” 并在其垂钓处建有钓鱼、望岳二亭。他的军府所在地也被建为石头寺(今唐兴寺)。

    • 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人,明末督师,武英殿大学士。清顺治六年,在湘潭抗清兵败,为清兵所擒,被杀害于县城东南流水桥。南明永明王闻此,深为哀悼,赐祭者九,赠 “中湘王”,“谥文烈”。后人为纪念他,在陶侃衣冠墓侧亦建其衣冠墓。清人在祭祀时有诗云:“幸葬中湘文烈王,陶公山气郁苍苍,踏青修禊游人伙,争奠苣兰围墓香。”

    • 唐兴寺晋时名石头寺,唐时因有名僧智俨居此,寺旁有智俨石塔,故又名石塔寺。唐代大文学家、诗人刘禹锡曾作智俨大师石塔铭,其中说:“…… 长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头寺,门前一带湘江水,吁嗟律师之名兮与湘流而不己。” 寺周有围墙,山门在寺东金鸡桥,入内有钟鼓楼,正门外有铁顶六角石塔,前殿供奉弥勒佛,后列四大天王和十八罗汉,匾题 “皆大欢喜”。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地藏王菩萨,后殿供奉千手观音佛。殿后有一院落,原有水阁凉亭,苍松翠柏、桐花海棠,十分可观。旧传褚遂良题有诗句:“远山山酋 山卒 翠凝烟,烂漫桐花二月天;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 清人亦题诗曰:“古刹千年石径中,钓台长旁梵王宫,蒲团僧证三繙静,塔影禅参半偈空。事业晋唐钟磬寂,渊源衣钵水云氵蒙。还余老衲传经罢,更与段勤说褚公。” 据史书记载:唐永徽六年(公元 655),朝廷顾命大臣、大书法家褚遂良,因谏高宗立武昭仪(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都督。褚公怀愤,至于湘潭,游石塔寺,奋笔书成:“大唐兴寺”,寺遂改今名。原石额为全国著名牌匾,现藏于市博物馆。唐杜甫游此,见褚公之书,诗赞曰:“贾傅才何有,褚公书绝伦。” 历代诗人到此留下许多佳句。如:唐代诗人杜荀鹤《霁后登唐兴寺水阁》诗:“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刹间。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暂闲。将知老僧意,未必恋松关”。五代孟宾于《湘江亭》诗:“独宿大中年里寺,樊笼得出事无心。寒山梦觉一声馨,霜叶满林秋正深。”(湘江亭位于唐兴寺侧)。宋代张木式 题《唐兴寺湘江亭》诗:“寺废苍岩耸,江回远岸明,风雷摧翰墨,岁月老丝缗。兀坐知茶味,闲行忘去程。长哦伊水句,回首若无情。”

    • 唐兴桥陶公山下,与窑湾相接。因邻近唐兴寺而得名。始建于唐,经历代维修,至今保存完好,车辆仍能过往。桥身系单孔花岗岩结构,净跨 12 米,宽 6 米,旧时为湘潭城通往县城西、南方向以及湘乡、衡山、邵阳等地的必由之道。桥面两侧均为花岗石栏杆,柱头缀以石雕小狮、小象、小鹿、小兔等,形态生动逼真。漫步桥头,湘江碧透,舟樯林立,杨梅绿洲,江山浮现,石嘴迎风,雄伟屹立。近代湘潭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所书 “江山胜迹” 四个摩岩大字,铭勒于临江峭壁之上。咸丰三年(1853 年)林绍璋率太平军于古历四月二十四克湘潭,旋湘军与之展开水陆大战,是为决定双方最终命运的重要战役,历史上称 “湘潭之战”,唐兴桥旁曾设战垒。

  1. 湘潭农博园:湘潭农博园是农业主题公园,融合展示、观光、科普等元素。“湘潭农博园” 是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的一处农业主题公园,融合了农业展示、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元素,是当地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

    • 园区内绿植繁茂,空气清新,适合各个季节游玩。无论是春天赏花、秋天感受丰收的喜悦,还是冬天享受宁静的氛围,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1. 望衡亭:望衡亭是古老建筑物,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新马路 13 号,是一座古老的建筑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秋天行走于此,感受大自然的变幻无穷,欣赏周边的美景,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1. 鹤岭古井:鹤岭古井历史悠久,适合秋冬游玩。“鹤岭古井” 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井,有着千年历史。

    • 无论是秋天享受风光,还是冬天感受乐趣,鹤岭古井都是一个好去处。

  1. 画眉潭:画眉潭以美丽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底蕴著称。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博学路与学林路交叉口西南 150 米,是一处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底蕴著称的旅游胜地。

    • 这里风景优美,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适合秋天

游玩,感大自然的魅力。

五、雨湖区特色美食

糖饺子

“糖饺子” 是湘潭人小时候特别爱吃的甜点,也是名副其实的湘潭名小吃。在雨湖区,面面嗦白石店的糖饺子尤为出名。其外皮金黄焦脆,一口咬下去,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内里软糯香甜,口感层次丰富,粘上绵白糖在口中化开,丝丝浸润的都是湘潭老味道,让人回味无穷。糖饺子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它承载着雨湖人的童年记忆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剁椒鱼头

雨湖区的剁椒鱼头是地道湘潭菜,色香味俱佳。红红的剁辣椒、绿绿的葱花、黑黑的豆豉、黄黄的姜丝、白白的蒜片、紫褐色的紫苏,盖在硕大的鱼头上,散发着浓浓的鲜香。这道美食用料上乘,鱼头多选自东江水库的雄鱼,在南岳衡山腰的泉水中静养,去土腥味后,方用于烹制。鱼头采用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黄焖,味鲜香、微辣,让人食欲大增。剁椒鱼头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湘潭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展现了雨湖人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和热爱。

柴火煨水鱼

雨湖区的柴火煨水鱼肉质鲜嫩,汤汁浓郁,营养丰富。华银生态园的柴火煨水鱼尤为出名,水鱼自己养,茶油自己榨,非常新鲜环保。浓郁的酱汁包裹着水鱼肉,咬下去汁水盈润满口,软糯的水鱼肉质,入口即化。正统的湘潭做法,保留了食材原味,让人品尝到最纯正的湘潭味道。这道美食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是雨湖区不可错过的特色美食之一。

六、雨湖区酒店数量及旅游接待能力

酒店数量及联系方式

除了前面提到的华银国际大酒店、华美达广场酒店、漫奇酒店、希岸酒店和湘潭润丰国际酒店外,雨湖区还有不少其他酒店。

汉庭湘潭雨湖区政府酒店,联系电话 0731-55998666,位于雨湖区雨湖路 142 号九汇大厦,周边交通便利,集商业、休闲、娱乐、医疗等为一体。

湘潭嘉园大酒店,暂无联系电话,位于湘潭雨湖区韶山东路 18 号,坐拥市中心基建营繁华商业圈,环境优美。

湘潭市雨湖区潘多拉主题酒店有限公司旗下的潘多拉主题酒店,暂无联系电话,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城正街街道韶山东路 32 号金色都汇。

湖南云顶主题酒店有限公司旗下的云顶主题酒店,暂无联系电话,位于湘潭市岳塘区东坪街道岚园路 4 号湘潭中心大厦单元 3202001 - 3202014 号,虽不在雨湖区行政区划内,但也为雨湖区及周边地区的游客提供了住宿选择。

今天连锁酒店湘潭雨湖路店,联系电话暂无,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 188 号,毗邻雨湖公园,环境优美。

湘潭市雨湖区格林商务酒店,联系电话暂无,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大湖南路 8 号,是一家民营商务酒店。

湘潭市雨湖区先锋印象酒店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先锋印象酒店,联系电话暂无,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先锋乡北二环路 1685 号湘潭金属材料市场 2 栋。

旅游接待能力

雨湖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酒店数量来看,众多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酒店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从高档的华银国际大酒店、华美达广场酒店到经济实惠的连锁酒店,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结合旅游景点规模,雨湖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和自然风景区。如北五省会馆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窑湾历史文化旅游街区融合了历史遗迹和现代旅游元素,游客络绎不绝;仙女风景区以自然风光和神秘传说成为避暑和登山的好去处;陶公山景区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湘潭农博园作为农业主题公园,适合家庭亲子游和科普爱好者;望衡亭、鹤岭古井、画眉潭等景点也各具特色。

这些旅游景点的规模和吸引力,加上众多酒店的接待能力,使得雨湖区能够接待大量的游客。以 “五一” 假期为例,湘潭市雨湖区万楼・青年码头 “五一” 假期累计接待游客 26.99 万人次,这充分展示了雨湖区的旅游接待能力。随着雨湖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以及酒店等配套设施的不断提升,未来雨湖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受